从全球最大电网侧储能项目交付 看储能物流新质管理力(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5-09-19   作者:崔正昊 郝健强   字号:[ ]

  经验交流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速,储能技术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核心支撑。凭借技术升级和制造优势,中国储能出海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据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规模达到163GWh(吉瓦时),同比增长246%。在政策支持和项目提速背景下,储能产业链正迈入以“交付能力”为关键竞争力的新阶段。在此过程中,物流运输直接关系到储能项目能否按时投运、如期并网,已成为影响整体交付成效的关键因素。

  ◆中远海运特运保障全球最大电网侧储能项目顺利交付

  2025年8月,历时四个月、累计13个航次,中远海运特运顺利将2386台储能柜从国内工厂“零货损”安全交付至目的地。项目容量总计12.5GWh,是全球迄今规模最大的电网侧储能项目,创我国新能源装备单项目出口运输量新高。

  此次承运的20英尺集装箱式储能柜属于联合国9类危险品,单体重量达45吨,远超普通集装箱运输标准,对运输安全提出了极高要求。面对货物超重、高价值及危险品属性带来的多重挑战,中远海运特运迅速组建项目组,统筹调动航区、技术、销售、运力、供应链、法务保险等跨部门力量,协同港口网络、代理、拖车、仓储及物流服务商等内外资源,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系统化管理与护航。

  该全程物流项目包括工厂提货、集港、理货、关务,从国内钦州港启运,海运至沙特吉达港和达曼港,最终卸船交付。在四个月的运输周期中,项目组专业团队长期驻守现场一线,全面协调货主、工厂、车队、港口、海事、船舶及岸基单位,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全批次100%符合国际海事危险品规范,最终实现了保质、按时、足量的交付目标,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所造皆能运”:从运力支撑到交付驱动,铸就能源转型新引擎

  储能是一种平衡电网、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全球电化学储能产业高速发展,储能柜产量及海外需求暴涨,进而推升物流运输需求。然而,储能设备特性突出,呈现出“超限、非标、高价值”的特征,对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温湿度变化极为敏感,因此被行业形象地比喻为娇贵的巨型“充电宝”。

  更为关键的是,储能柜以锂电池为核心部件,属于危险品类,具有易燃易爆特性。运输过程需严格遵循安全规范,实施全流程环境管控,任何疏忽都可能引发设备损毁或安全事故。这也使得客户对物流安全与高质量交付提出了迫切需求。物流不再仅是供应链末端的“传送带”,而是关乎储能系统高效、安全交付的“稳压器”。

  秉承“所造皆能运”的服务理念,项目组积极响应,深入论证并制定专项运输方案。针对集装箱模式在舱位方面的限制,项目充分发挥重吊船、多用途船和散杂货船多样化运力优势,创新采用“集改散”模式,围绕适装资质、货物包装、装卸技术和配载绑扎等关键维度,为客户量身定制全程运输与安全保障方案,提供高效、稳定、可信赖的物流支持。

  ◆“所运皆最优”:超越距离,决胜物流效率与精准合规管控

  储能柜自身特点和技术难度是首要挑战,而两个起运工厂位于基础设施薄弱的偏远区域,海运航线更需穿越具有地缘政治风险的水域,这使得项目整体交付链路变得极为复杂。中远海运特运以“所运皆最优”的价值目标迎难而上,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服务“最优解”。

  一是部署储能专线,破解超重危品集港“堵点”。超重锂电危品的陆运集港和仓储堆存等全方位地面操作是项目突出“堵点”。项目组专项部署陆运集港“储能专线”,严格筛选专业适货车辆,强化安全和效率管控,依托数字化系统实现全程实时监控与动态调度,持续优化周转流程。深化港航协同,在危品堆场定制专项的集港与仓储方案,有效解决储能柜集港、堆存和装船环节的衔接难题。

  二是聚集各方力量,消除批量发运合规“盲点”。项目规模大,批次密集,发运需严格遵循《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及相关国内规范。项目组积极协调当地交通厅、海事局等单位,制定并推进“综合交通+新能源”试点方案,即便在假期,团队仍坚守一线作业,确保海事申报合规与物流环节周转畅通。

  三是保障双向航线,打通复杂地缘风险“卡点”。两个项目交付港分别位于沙特东西海岸,适逢红海和波斯湾双航线均面临复杂的地缘政治和战争风险,项目组科学灵活配置运力,平衡绕航和压港风险,定制战争风险保险,保障项目高效合规安全执行。

  四是升级物流节奏,解决高质高效交付“痛点”。出货密集、时效要求高,是储能出海的核心痛点。长距离运输、标准不一与锂电池的特殊合规性,进一步增加了运营难度。挑战不仅源于距离,更在于节奏把握。传统“散杂运输”模式难以应对此类复杂场景,项目组整合自有运力和市场租船资源,创新采用“包船”专载模式,推动“一港装卸”快周转,一举实现单船发运348台储能柜新纪录,极大节约船期,显著提升物流效率。

  ◆定制化解决方案:破解储能交付难题,提供新质物流确定性

  面对日益复杂的储能交付,中远海运特运凭借深厚的项目管理实践,不再局限于单一运输服务,而是为客户提供从方案设计到终端交付的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以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思路,从交付节点反推供应链计划,实现全链路精细化管控。此次全球最大电网侧储能项目的成功交付,充分彰显了中远海运特运在新质物流管理方面的卓越能力。

  其一,多元船型组合,多式联运协同。整合重吊船、多用途船、散杂货船多元船型的“自有+市场”运力保障,灵活组合公路运输、内河驳运与全方位地面操作,实现多式联运全程物流高效协同与无缝衔接。

  其二,创新发运模式,树立特运标杆。创新超重储能柜“集改散”模式。在成熟化运用甲板装载储能柜的基础上,首创“多用途船底舱装载储能柜”方案,构建更加灵活的装载体系,实现全品类锂电储能设备规模化、高效率发运,重塑特种货物运输标杆。

  其三,全程可视管控,保障精准交付。借助数字化智能系统,推进项目可视化节点管理,实时跟踪物流环节,为实现高质量精准交付提供有力支撑。

  其四,QHSE(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合规管理,擦亮安全品牌。构建覆盖锂电池、重大件、危险品的全流程合规与安全管控体系,严格践行QHSE管理标准,将风险管控与安全优先深植于项目全周期,确保安全零事故、操作零差错、交付零延误。

  其五,项目管理增效,物流优势凸显。为满足客户高涨的个性化、全程化物流需求,中远海运特运持续完善全程物流项目化管理机制,充分整合资源和优化流程,提升定制化解决方案竞争力。凭借多个标杆项目的成功实践,公司项目制物流管理和专业优势不断凸显,为复杂多变的全球供应链注入交付确定性。

  当前,储能设备正朝着重型化、高密度化方向快速发展,单个储能柜重量加速迈向60吨级。在此趋势下,极限物流能力日益成为决定项目交付的关键因素。展望未来,中远海运特运将依托其在重大件和危险品运输领域成熟的端到端物流管理经验,进一步发挥大规模、高难度储能物流项目的保障优势,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更加可靠、高效、安全的定制化海运、物流及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

  【作者单位:中远海运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