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数据里扎根 于细节处发力 |
| ——记中远海运能源“严实之星”胡雨辰 |
| 发布日期:2025-09-12 作者:傅源源 字号:[ 大 中 小 ] |
|
办公桌上的台历,每一页都挤着不同颜色的字迹:蓝色是团委青年学习计划,黑色是运管部对标分析进度,红色则圈着每周雷打不动的GHGY工作节点。作为中远海运能源团委书记兼运管部收益管理室副经理(挂职),这些交织的工作线条里藏着胡雨辰对“严实”二字最朴素的注解。 ◆130艘油轮的“成本明细账” 初到运管部挂职时,BCG对标分析是胡雨辰要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130艘油轮的成本对标,数据繁杂,单是船员成本就细分到伙食费、培训费等8个子项。为了弄清楚每一笔费用的来龙去脉,她把近三年的分析报告一字一字研读,逐项逐句核对数据,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就追着之前负责的同事问。经过27个日夜的分析,6大模块10余项核心指标终于梳理清晰,形成了1.5万字报告。后来看到公司年终工作会上财务部的汇报里多处使用这份报告的数据,她知道,所有的细致都有了意义。 ◆205份台账里的“较真劲” “GHGY”这四个字母对胡雨辰来说,是每周一的进度汇报、周四的集团周报、月初的专班月报和月度例会的固定主题。刚接手时,光是学习前期台账就花了整整一周,会议纪要、部委往来文件、客户沟通记录……最终规整出8类清晰的台账框架。这本台账现在已经累计登记了205项内容,每份附件都按“年份+事项+编号”的规则归档,确保随时能调阅。胡雨辰把“GHGY”这四个字母拆成了日常:会议记录当场整理归档,数据差异当天核查清楚,政策变动第一时间更新到台账里。 ◆1250人次的“学习清单” 团委的青年理论学习最怕变成“走过场”。公司团委组织成立了6个学习小组后,用“团干部领学+青年分享+书记总结”的模式,把11次集中研讨拆成“20分钟领学+30分钟案例讨论”。上海LNG小组搞“走出去+引进来”,CHINA POOL团支部做“海味定制化学习”,这些接地气的形式,让13次线上学习总人次超1250。 年底整理材料时,发现有23条学习打卡是深夜11点后发来的。远菊湾轮上的青年船长蹇松邑总在信号好时补学,他的笔记上还沾着海水渍。这些真实的细节,成了政研论文《思政引航,青知无涯》的素材,这篇带着“海腥味”的文章,最终拿了公司政研一等奖。 ◆500人次的“展览解说词” 筹备“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能源”成就展时,20分钟的解说词改了17稿。那会儿时间紧、任务重,胡雨辰带着8名35岁以下的青年组成工作组,把任务拆解成文字策划、展览搭建、讲解接待等模块,倒排工期画了张进度表共享在企业微信群里,每天下班前逐个打勾。 为了让展览既具深度又贴近大众,他们从2万余字的材料中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故事,精心打磨出10分钟、15分钟、20分钟三种讲解版本。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展览共接待了35组超过500人次的参观者。还记得六一儿童节那天,小朋友们参观后仰着稚嫩的小脸,说“我觉得爸爸的工作很伟大”时,顿时觉得那些共同加班修改内容的深夜、那些为校准一个年份而争论的下午,都显得格外有意义。如今,这里已成为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热门场所,每次路过展厅,听到讲解员流畅地介绍,总会想起团队成员的那句话:“我们所做的,就是将企业的故事传递给更多人。” 现在胡雨辰办公桌上的台历,新的待办事项又写满了。成本对标要纳入化学品船舶,团委要筹备新的学习计划。有人说“严实”是一种精神,在胡雨辰看来,其实是报表里的每个数字都经得起核对,学习时的每个案例都来自真实体验,就像那本被翻旧的成本台账,每一页都写着:把小事做好,就是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