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益丰船务如何做到在暴风雨中顶起248吨吊机(附图片) |
| 发布日期:2025-09-12 作者:谭双柔 字号:[ 大 中 小 ] |
|
当北半球的中国正经历着破纪录的持续酷暑,赤道以南的几内亚法塔拉河正迎来全年最猛烈的暴雨季。风雨交加中,中远海运散运所属益丰船务的工作人员正在几内亚法塔拉河畔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场“船舶大手术”——为“益信”轮更换吊机旋转大轴承。 为什么要更换轴承?自2019年投入几内亚作业以来,“益信”轮作为益丰船务首批浮吊,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与恶劣海况中,导致吊机旋转大轴承已达安全极限。 这项任务之所以艰巨,源于三重挑战。一是当地正值7月雨季,暴风骤雨频繁,户外作业举步维艰;二是西非物资匮乏,现场缺乏百吨级以上起重设备,而塔身总重达248吨;三是由于天气不断干扰,工期压力极为紧迫。 种种状况叠加,即便德国设备厂家也提出需将整个吊机塔身解体后逐件更换,预计最少需要56天工期。而这对益丰的工作进度而言,是难以承受的运营损失。 如此不可能的任务怎么干?益丰船管保障团队大胆提出“液压顶升”方案,即利用三台大型千斤顶将248吨的塔身整体顶升50厘米,从而腾出空间,将重达10吨、直径4.6米的巨型旧轴承平移拆除,再换上新轴承。 项目实施过程中,益丰团队大胆创新、细致操作,但依然面临挑战。一是传感器突发信号失灵,团队连夜排查并紧急采购替代部件;二是毫米级顶升要求三台千斤顶绝对同步,每上升40毫米必须迅速垫入定制钢块,并重复十余次,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事故;三是在顶升50厘米的极度狭窄空间中,队员跪在钢板上拆除280个高强度螺栓。 18天后,在风雨交加的法塔拉河畔,当电源再次接通,吊机平稳运转的轰鸣声响起,这场人与自然、技术与时间的搏斗最终以全胜告终,“不可能”变为“可能”。 5年来,因当地资源匮乏、供给不足,法塔拉河见证了许多这样在艰苦环境下实现的“益丰速度”。 有一次,益丰船务“益泰”轮2号传送皮带严重磨损,随时可能断裂。船岸联动迅速响应,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中,团队手工裁剪超宽皮带、协调海关紧急通关、精准调度运送人员与物资。全体船员不顾疲惫,连夜清理现场、敷设新带,连续奋战26.5小时,最终完成高难度皮带硫化作业,刷新了益丰船务更换皮带纪录。 另一次,8000吨级浮船坞“益航”号驶入几内亚博法锚地。面对无海图、无水文数据、河底淤泥易走锚、河道狭窄多浅滩等一系列难题,益丰船务16人突击队在50℃甲板高温下昼夜施工。他们创新提出“四锚定位”法,经15次实地勘察和多次模拟推演,最终用3天完成锚系改造,实现162米长、48米宽的大型船坞精准锚定,一举填补几内亚中资修船业空白。 就这样凭借着智慧、勇气和意志,益丰团队不断克服资源匮乏与环境挑战,铸就了一条连接西非与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也让“益丰速度”成为“一带一路”合作中一张闪亮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