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为盾 专业为矛 |
——“远南海”轮跨洋化解PSC检查争议始末 |
发布日期:2025-08-15 作者:赵更龙 字号:[ 大 中 小 ] |
现场直击 7月29日清晨,15.9万载重吨苏伊士型油轮“远南海”轮稳稳锚泊在夏威夷檀香山港D锚地。船舷外,海风微凉,浪花轻拍,像在预告一场静水深流的专业“对决”。 8时整,USCG(美国海岸警卫队)四名检查官和一名化学师登轮。他们身着反光背心,握着厚厚清单,从甲板到货控室、从机舱到泵房一路“扫雷”。行至货舱甲板,PSCO(港口国船舶安全检查官)突然停步:“请测试高位报警的甲板声光信号。”三副旋即按下控制箱按钮——甲板静悄悄,报警灯未亮。空气瞬间凝固。PSCO指出,依据CFR 39-2007(美国联邦法规)规定,高位报警须在甲板“可见可闻”。船长据理力争:按船舶设计,高位报警声光信号设在货控室,甲板属溢油报警覆盖范围。双方各执一词,现场进入“拉锯”。 船长立即启动应急程序:一边调出SIRE 2.0指南(编者注:SIRE系统是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推出的船舶检查报告计划,旨在确保液货船符合安全和环保标准,以减少不合格船舶进入国际航运市场),一边通过卫星电话向远在上海的公司岸基值班室求援。 电话另一端,键盘声此起彼伏。中远海运能源岸基团队仅用10分钟完成“专家—法规—标准”三级验证——中国船级社(CCS)技术专家确认:CFR 39-2007中的“高位报警”与“溢油报警”属不同概念,前者只需在货控室报警;资深SIRE检查官再度核校行业标准;法规条文与技术释义同步回传船上。当日下午,CCS正式技术报告便送达船上:关键条款用红笔标出,并附《钢质海船入级规范》佐证。法规之剑,为争议一锤定音。 事实上,“远南海”轮的迎检工作早在抵港前两周启动。岸基安全团队对标USCG检查重点,拟定12类87项自查清单,“高位报警”位列其中。船员逐项完成测试并记录,三个月报警测试日志完整,签字确认无一遗漏。现场检查时,大副直接递上记录本,PSCO点赞:“你们的船员很专业。” 检查结束后,中远海运能源安全团队继续与美、中两地CCS专家复盘研讨,最终向USCG递交了PSC缺陷申诉材料。8月8日,USCG发来邮件:“经审核,贵轮解释符合CFR 39-2007要求,该项缺陷取消。” 一次跨时区、跨专业的协同作战,以法规为盾、以专业为矛,远南海轮不仅捍卫了自身权益,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运企业的专业素养与安全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