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通道使用者到生态构建者(附图片) |
| ——中远海运集运华东地区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侧记 |
| 发布日期:2025-08-08 作者:金维 字号:[ 大 中 小 ] |
|
服务保障 “高质量”和“一体化”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要素,在长三角等区域战略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这一背景之下,华东地区产业布局进行了几轮迁徙,运输需求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如何构建高效的立体通道网络,更好地连接内陆地区和全球市场,成为中远海运集运关注的问题。两年多来,中远海运集运在华东地区以铁路为纽带,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宗旨,从合肥“破局之跃”到盐城“模式之变”再到丹阳“品牌之立”,构建起长三角一体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铁三角”,助力客户出海扬帆。 ◆合肥海铁的破局之跃 2023年前,安徽出口货物只能走公路或内河,时效慢、成本高,很多客户对此呼声强烈。中远海运集运上海公司(上海集运)以合肥海铁为试点,开启了从“被动代理”到“主动运营”的关键一跃。2023年4月,上海集运实施包舱运营,将合肥散列升级为图定班列,“固定车皮35FEU/列,22小时直达芦潮港中心站,中途不解编、不重组,确保4天即可登上海船”,这些服务承诺打通了“双循环”中堵点和梗阻,直接回应安徽地区白电、光伏客户的痛点,升级后的合肥海铁货量激增8倍,活跃客户数从7家增至70家,也让安徽集运一举从传统货代变身为新通道建设者。 ◆盐城海铁的模式之变 合肥经验可复制吗?盐城海铁随即成为试验田。来自基层一线的26名业务骨干组成了柔性组织“供应链智造社”,联合办公43天,从第一道销售环节到最后一道费用结算环节,对海铁业务流程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打磨,最后呈现出了上海集运第一个海铁标准化产品——盐城海铁天天班。变化之一,客服+地服双层客服体系实现了标准化的流程和标准化的交付,让盐城办事处2名员工承担了以前传统模式下15人规模网点的操作量;变化之二,“营销区域+区域营销”的理念打破了营销的“属地思维”,让盐城之外的客户也能享受到相同定价、相同服务、相同流程;变化之三,“一站式供应链委托、可视的供应链箱管平台、海铁TMS系统的启用”多项数字化创新和改造被固化,盐城模式被迅速推广至上海口岸全部22条铁路线。上海集运从通道的“使用者”进化为数字化供应链创新模式的“探索者”。 ◆丹阳海铁的品牌之立 2025年,随着集团与国铁合作开启,上海集运也找到新的发力点。从3月20日第一次拜访上铁集团物流事业部到4月25日“中远海运号”的诞生,仅仅用了1个月时间完成了从立项到首发的全部工作。这一列以“中远海运号”命名的专列,实现定点直达,一口价模式有效降低成本,一站服务打造“精品专线”。上海集运承诺,采用“铁路+拖车”一价全包,整体物流成本相较传统公路运输降低约20%-30%;从企业工厂到上海芦潮港中心站,只要装箱点在同一区域范围内,价格保持一致;每天定点定班发车,12小时直达上海港。 ◆合肥仓堆的生态赋能 如今,上海集运进阶之路正通向更辽阔的生态蓝图。基于合肥海铁衍生的合肥“仓堆一体”服务,如同为客户在工厂附近设置的货物“蜂巢”,将以往的“被动等待”转化为“主动规划”,同时通过集约化处理,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非标准化瓶颈。“仓堆综合体”不仅仅是一个货物堆存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提升物流效率和客户体验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关键节点、重要资源的掌控,形成了“班列+仓储+配送”的一体化服务,将内陆腹地的货源更稳定、更高效地汇入中远海运集运全球航运网络的“主动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