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融合点燃货运技术“科技创新”新引擎(附图片) |
发布日期:2025-07-25 作者:王成军 姚壮乐 字号:[ 大 中 小 ] |
新赛道上的我们——深化党建融合主题宣传系列报道 面对全球航运业风起云涌的新趋势、客户需求的快速升级与“科技创新”目标的时代呼唤,如何在这条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抢占制高点?中远海运特运货运技术部党支部响亮地给出了答案:以“三个一”党建领航工程为抓手,用高质量党建引领、赋能高水平科技创新。 2024年以来,在支部的带领下,部门先后完成10个科研项目研发,立项5个新科研项目;同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船吊操作虚拟培训系统、船货温度监测与预警系统解决生产安全瓶颈,动力定位浮托安装技术刷新行业纪录;深化科技成果申报,获得社会科技奖励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1项,以实际成果彰显党建引领下的科技创新效能。 ◆党建领航破局“数实融合”,建强“桥头堡” 半潜船海工运输与安装的作业精度与安全保障要求极高,“数实融合”的技术高地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党支部绝不是科技创新的‘局外人’,而是当好科技攻坚的‘导航仪’和‘助推器’。”党支部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支部立足自身职能使命,发挥人才、知识、技术密集等优势,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优化科研创新组织形式,划定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先锋岗,明确党员在技术难题攻克、成果转化应用中的“责任田”。 近年来,支部带头攻克数据质量控制、数实同步等技术瓶颈,将增强现实(AR)技术应用于半潜船的海上实操培训和关键作业的远程指导,助力完成7座万吨级海上平台的浮托安装,赢得客户“前所未见、精准高效”的评语。目前,团队已在相关领域成功申请多项发明专利,进一步筑牢了特运在高端海工运输与安装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品牌高度,在科技前沿领域发出了响亮的特运声音。 ◆党建聚力攻坚“风电运输”,织密“协同网” 海上风电是新能源发展的“风口”,但大型风叶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是行业难题。 支部坚持把“党建领航”体现在“把关定向”上,以提升风电装备运载效率与本质安全水平为目标,推进技术标准专项研究,党员技术骨干带头,跨部门、跨专业组建“党员+骨干+青年”科技攻关组,依托“蔡连财劳模创新工作室”,广泛与码头、工厂、船舶开展党建联学共建活动,搭建起资源共享、协同攻关的核心平台,打造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同的“创新工场”。面对前所未有的技术难度,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别人能干,我们凭什么不能?我们不仅要干,还要干得更好。”在支委带领下,攻关小组深入走访、测绘设备、反复模拟,历经无数次的挑灯夜战、模拟推演,最终成功自主设计研发新型风叶叠装支架系统,彻底革新了传统装载模式,一举将单船装载风叶数量从6片大幅提升至10片,显著降低了单叶片运输成本和安全风险,赢得了国际知名风电巨头的青睐。 ◆党建赋能突破“技术瓶颈”,打通“中梗阻” 随着新能源汽车出口“井喷”,汽车船运输面临配载效率、安全监控的双重挑战。 支部坚持将组织生活嵌入研发链条,定期开展“党建+技术攻坚”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围绕业务难点开展头脑风暴、技术研讨,并以党员骨干为主体组建智能技术研发团队,深入港口、车厂、船舶一线“沉浸式”调研,深入把握客户痛点和技术难点。党员工程师姚壮乐立下“军令状”:“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熬过无数算法优化的不眠之夜,最终率先突破汽车船智能配载技术瓶颈,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配载系统。系统应用后,配载设计效率提升50%以上,实现了该领域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关键技术“领跑”的跨越。 团队还与特运数字化部、船技工程、远海汽车船公司等联合研发“汽车船智能监测系统”,为每辆电动车装上“健康手环”,实现货舱温度实时监控和及时预警,有效解决新能源车运输安全“痛点”,极大提升了安全性与可靠性。 中远海运特运货运技术部党支部的党建融合实践,不仅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更为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展望未来,该支部将以更高站位贯彻集团部署,以更强担当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书写党建融合赋能新质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