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航运一线上的“闪光者”(附图片、编者按) |
发布日期:2025-05-09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 |
编者按:2025年4月28日,中远海运集运吴文峰、中远海运重工黄剑、海南港航黄剑等3名同志在北京接受表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3位劳模虽行业各异,却有着共同的闪光点:一是敬业奉献,长年扎根航运一线,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二是勇于创新,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推动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三是担当使命,矢志航运强国梦想,保障国家航运事业;四是传承精神,注重培养后辈,为行业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是新时代奋斗者的楷模,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剑深耕船舶和海工电气领域29载,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一路默默耕耘,一路逐梦前行。他多次参加省部级以上技能竞赛,相继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4年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批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扎根基层一线,淬炼匠心筑梦基石 “爱岗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工作。”这是黄剑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就立下的誓言。入厂初期,他在电工车间做维修电工,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点船舶难点工程,从一名最基层维修电工逐步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 2000年,黄剑进入当时公司初创的通导自化班。从强电越界到弱电,从实践升华到理论,就像是海潮遇到了礁石,总会激起更绚丽壮观的浪花。黄剑刻苦钻研、勤于实践,经常与老师傅们交流探讨,渐渐领悟到其中的技术内涵和操作方法,半年后已能独立完成通讯导航修理工程。他驯服“电老虎”,驾驭“顶风船”,攻克船舶通导系统设备调试“顽固”问题,解决复杂电路故障“硬骨头”,在新领域开启技术攻坚新征程。每当维修工作中遇到棘手的疑难杂症,只要黄剑一出马,便“手到病除”,于是班组里的兄弟们便送了他“万能表”的雅号。通过3年多的历练,黄剑工作业绩显著,成长为通讯导航修理方面的小专家,也成为通导班班长。 秉持勤勉之姿,践行实干创新之道 专注坚守,是必须积累的过程,并无其他捷径可走。进入海工研发中心后,黄剑参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圆筒型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希望1号”的设计建造,这是我国自主研制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世界首艘第6代半潜式海洋钻探储油平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带领团队进行多项技术攻关,其中配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节省电缆10余万米,节约资金超过600万元。他负责研发建造的高压大功率发电机负载试验智能装置,每年为公司节约300多万元设备租赁费用。 在担任中铁建港航局自升式风电安装船项目技术经理期间,黄剑带领团队锚定设计管理关键环节,将原需5-6个月的设备技术协议谈判周期压缩至2个月,以最短时效锁定设计输入要素;在设计阶段严抓质量管控与计划统筹,实现合同生效后4个月即开工的高效推进。通过优化发电机系统、提升系统、主吊机系统及FMEA系统调试方案,为项目节约大量调试时间与成本,最终仅用16个半月完成项目交付。该平台作为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自航式风电安装平台,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同行业水平,创下海工业界项目推进与交付的标杆纪录。 传承匠心薪火,共谱育才精诚篇章 作为中远海运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黄剑带领创新团队聚力攻坚海工建造技术难题,参与“绿色智能海上风电安装船关键技术研究”“海工装备长寿命耐腐蚀液压元件及系统关键技术”等科研项目,累计申报专利30余项、获授权10余项,其中黄剑个人获专利授权9项,以创新实践筑牢海工领域技术壁垒。 黄剑始终将团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重要使命,在“传帮带”过程中注重激发徒弟创新活力,鼓励其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多年来,他累计为企业和社会培养500余名电工类高技能人才,指导徒弟多次在各项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多人获评“南通市卓越技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为海工领域人才梯队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凭借长期深耕积累,黄剑受聘为江苏省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教授。在教学实践中,他主动投身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先后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并入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培养融合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吴文峰从驾驶实习生干起,20多年间与海为伴、以船为家,航迹遍布三大洋五大洲,成长为一名20000TEU远洋巨轮船长,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家海事局“安全诚信船长”殊荣。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拿马城同巴雷拉总统共同参观巴拿马运河新船闸,吴文峰作为“中远海运玫瑰”轮时任船长,代表中国船员同习近平主席通话,极大增强了海员群体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成为中远海运以奋楫之姿坚守星辰大海、、勇创世界一流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敢于担当,祖国荣誉高于一切 2018年12月3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巴拿马期间,同“中远海运玫瑰”轮通话,慰问全体船员。关键时刻拉得出、重要关头打得赢,只要国家需要、组织召唤,吴文峰都会挺身而出,出色完成任务。他带领船员全力以赴投入紧张的筹备工作中,决心把最好的船风船貌展现到全球聚光灯下,最终圆满完成重大接待任务,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海员风采。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吴文峰和船员们牢记习近平主席“为促进国家航运事业和全球贸易繁荣作出更大贡献”的期待和“一帆风顺”的嘱托,在风浪中愈加奋起,凭借着对航运事业的无限热爱,在蔚蓝大海上不断创造价值、连接梦想,保障“大国船队”建设,生动诠释同舟共济的航海精神。 甘于奉献,矢志航运强国梦想 吴文峰坚信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带头传承航海精神,在祖国的远洋运输事业上建功立业。自担任远洋船长以来,他工作过的船舶共接受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不同组织的PSC检查11次,均取得了一次性无缺陷通过的佳绩,实现安全航行86万余海里。 2020年1月航行途中,吴文峰收到父亲不幸离世的噩耗。正值全球新冠病毒肆虐之时,作为船舶的主心骨,他选择将巨大悲痛压在心底,继续坚守岗位,积极做好船员的思想工作,为船舶安全航行保驾护航。大家在前、小家在后,这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也是远洋船员爱国爱企、忠于职守、无私奉献航海情怀的真实写照。 守正创新,爱岗敬业再建新功 安全准班是集装箱船管理的主旋律,吴文峰积极通过优化航线设计、推动技术革新等手段减少油料消耗和碳排放。一方面,根据船期安排努力实现不早到、不漂航、不抛锚,并持续关注风流情况,调整主机转速,让节油效能达到最佳状态,以“中远亚洲”轮073W航次为例,共节约燃油453吨、滑油1200升,创造单航次节油历史最高纪录。另一方面,提高航次载箱量,以“中远海运玫瑰”轮029E航次为例,顺利完成11789TEU货物装载,并以首尾14.4米平吃水离港创下高雄港停靠船舶最大吃水纪录。 2022年,吴文峰调入船舶管理岗位,他将个人航海经验应用到船舶管理实践中,以创新管理手段助力班轮运输高质量发展。2023年初,他主管的“中远亚喀巴”轮作为集团首艘搭载海联智通船用物联网系统的船舶完成安装调试,实现了船舶装载冷箱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为保障冷藏货物运输品质、冷藏箱数据获取应用以及后续大规模安装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 传承技艺,航海精神照亮航程 吴文峰是同事眼中的好船长,也是青年船员心中的好导师,他把心放在船上、把船放在心上,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毫无保留地传授航海知识和管理经验,为加强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和航海人才培养添砖加瓦。在他的带领下,所管理的30余名船舶驾驶员获得晋升,其中十余人已成长为远洋船长,劳模精神和船舶驾驶技艺在一批批中远海运船员的接续奋斗中得到传承。 在中国海员工会成立100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吴文峰为保障船员权益积极发声;在全国交通建设产业百名劳模工匠进一线宣讲现场,他生动诠释新时代航运业产业工人的精彩实践;在上海市委组织部“党课开讲啦”等活动中,他传播航海文化、分享为国远航故事……吴文峰还受聘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担任客座教授、“红色未来航海家”导师,鼓励莘莘学子投身祖国航运事业。 从业25年以来,黄剑扎根于船舶运输,坚守在生产一线,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凭借一腔热忱,一步一个脚印,在船舶通航安全、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近1000万辆车和超4000万旅客出行保驾护航,为琼州海峡大通道安全通畅做出了重要贡献。 胸怀“国之大者”,倾心护航国家重大战略 2018年,身为海南省人大代表的黄剑,结合多年在船工作经验,提出了《关于推动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解决过海慢、过海难》的提议,得到海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20年6月,国务院将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黄剑投入两岸航运资源一体化具体工作中,把“小事”当成“大事”办,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琼州海峡航运资源整合营造安全有序的氛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黄剑始终坚守一线岗位,主动承担起所负责的船队15艘船舶的疫情防控部署、船舶客舱消杀协调、船员个人防控指导等工作,船舶、船员实现“零感染”,无一停航。 黄剑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从开展实地调研、改造到智能化效率提升,港口岸电逐渐从“难上船”迈向“走上船”,每天可减少碳排放近10吨,帮助船舶在港停泊期间实现“零油耗、零排放、零噪声”。 心系“民之关切”,全力保障琼州海峡大通道安全畅通 黄剑全身心投入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过海,深入鄂、苏、浙、粤等地10个码头,调研20余艘平板驳船,详细记录下每一种船型的优缺点,从1000多艘平板驳船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8艘目标船,最终完成2艘平板驳船购置。同时统筹谋划平板驳船工艺优化、改造、安全评估等工作,提前完成适配性改造及修理任务,实现了琼州海峡电动汽车平板驳专船运输的从“0到1”。 黄剑不断探索船员管理制度建设,立足实际编写调研报告,为海事主管机关最终出台的包含多项全国首创改革举措的《沿海两港间航程不足50海里客船船长、高级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管理办法》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黄剑积极探索革新电动汽车运输方式,编制“一船一策”电动汽车装载及应急现场处置方案。持续推进实施降风险措施,提出多种运输模式,并进行理论推演和实操验证,从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混装运输到新能源汽车专班开通,再到新能源汽车专船运输,完成琼州海峡新能源汽车过海运输方式第三次升级迭代。 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推动客滚运输技术革新 黄剑多次带队辗转海南、广东、广西,走访海事部门和当地渔民,实地观察锚地,记录下海峡防台水域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首创“机动防台”机制。在2024年第11号台风“摩羯”安全防范中,他实时跟踪气象信息,动态调整部署船舶防台工作,统筹部署安排38艘客滚船前往珠江口水域避台。其间他连续48小时在应急指挥中心坐镇指挥,远程指导船舶采取抛锚、用车等技术保障措施,及时组织撤离在船人员,实现了船舶零损坏、人员零伤亡。 黄剑带领团队开创了“艏抛内档锚靠泊法”,得到认可并在琼州海峡多家航运企业推广。他牵头开展锚链工艺改进,锚链损坏率降低90%,每年可节约修理成本近10%。 黄剑心系安全生产,牵头组织开展客滚船码头安检、琼州海峡滚装船载运危险货物、客滚船人员应急救援指南等3个作业标准编制,并获得中国航海协会团体标准审批,填补了国内空白,进一步规范琼州海峡安全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