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视角 |
特朗普关税对国际贸易影响及应对策略 |
发布日期:2025-04-11 作者:姚铃 钱浩 字号:[ 大 中 小 ] |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57个对其贸易顺差显著的经济体征收更高关税,包括中国(34%)、欧盟(20%)、越南(46%)、日本(24%)、印度(27%)、韩国(26%)等主要贸易伙伴。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对等关税”让美国“权力即正确”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昭然若揭,也让全球贸易体系濒临“以邻为壑”的深渊。本期特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姚铃和浙江省宁波市中东欧博览与合作促进中心钱浩两位专家撰文分析特朗普关税政策对于国际贸易和我国的影响,并对我如何应对关税冲击、化危为机提出初步思考。 美“对等关税”烈度远超预期 特朗普“对等关税”不仅覆盖面广,而且税率虚高,计算方式简单粗暴。根据新加坡研究机构的分析,“对等关税”税率似乎先通过计算“美国对某一贸易伙伴货物贸易逆差/美国自其进口货物总额”,得出白宫自称的贸易伙伴对美商品税率,然后将该税率打对折,作为“对等关税”税率,而对那些无逆差国家,都征收“最低基准关税”。在这种“单边”操作下,对美依存度较高的东南亚出口导向型国家成为最大牺牲品,柬埔寨、老挝、越南、斯里兰卡、缅甸、孟加拉国和泰国的“对等关税”税率都超过35%。需要关注的是,根据美方解释,特朗普“对等关税”是在对贸易伙伴既有关税基础上加征的关税,需要与之前加征的关税进行叠加,但钢铁、铝、汽车及其零部件等已单独征税产品不适用“对等关税”,此前宣布的25%税率依然有效;此外,医药、能源、半导体、铜、金条、稀土、木材等未来可能涉及“232条款”关税的商品可暂享豁免。 “对等关税”宣布之前,媒体报道称,特朗普在20%的普遍关税和“互惠性质”的差异化征税模式之间会倾向于前者,美媒对于白宫贸易与制造业高级顾问纳瓦罗有关“关税能够给美国每年带来6000亿美元收入”的表述也只是轻描淡写。因此,当夹杂“普遍性”和“互惠性”的“对等关税”一经宣布,由于其烈度远超预期,国际社会均错愕不已,美国及全球股市也应声连日大幅下挫,可谓“腥风血雨”,美国大型科技公司股价更是领跑跌幅。面对市场剧烈动荡,特朗普态度坚决,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关税)政策将永不改变。美国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则威胁贸易伙伴不要采取报复措施、反省自身贸易政策。 从今年2月1日特朗普政府对我国及加拿大、墨西哥打响贸易战第一枪到此轮“对等关税”,白宫关税政策展现出较强目的性。综合来看,主要包括增加谈判筹码、削减贸易赤字、推动制造业回流、为国内减税增加财政收入来源,以及胁迫贸易伙伴加入对我国的围堵遏制等。围绕上述目标,特朗普政府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与之前的关税措施也有连贯呼应,包括在维持已对加、墨关税措施的同时,对符合《美加墨协定》的产品免征关税。 全球多边贸易体制陷入危机 特朗普第一任期关税政策已极大冲击国际贸易体系,此次重回白宫后宣布的一系列新的关税措施,更使本已困难重重的国际贸易体系雪上加霜。尤其“对等关税”大棒,不仅造成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而且可能引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构,单边主义、经济霸凌可能渗入国际贸易格局,以世贸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更加举步维艰。 一是严重冲击国际贸易体系。二战以来,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形成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有力推动全球贸易发展,造就了战后80年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特朗普“对等关税”对国际贸易体系造成颠覆性破坏。美国在“美国优先”的旗号下,以其美元霸权、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为恃,以“对等”的名义盘剥其他贸易伙伴,使全球贸易从“自由开放”坠向“以邻为壑”的深渊,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美国华盛顿咨询机构称,“对等关税”“张牙舞爪”,如同霰弹枪四处乱射,折射出关税作为谈判工具的动机减少,重写规则、攫取对价的成分增加。东南亚研究所的奥尔森甚至认为,就算特朗普就其关税政策作出让步也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因为届时他将彻底改变基于规则和自由开放的贸易体系。 二是极有可能重创世界经济。美国希借高关税倒逼制造业回流,但新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并非一日之功。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根据美国进步中心学者、结构工程师波特的计算,美国芯片厂建设平均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的650天增加到2010年的900天以上,加之美国环境审查流程日益严格,中低端制程芯片技术工人缺口巨大,在美新建芯片工厂绝非易事。相反,美国可能因通胀攀升、股市下跌加速经济衰退。高盛公司将美国未来12个月的经济衰退概率由此前的20%提高至35%。同时,美国关税高企,其他经济体出口下降,部分制造业产能难免萎缩,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危机。《华尔街日报》刊文指出,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总规模的三成,可能因为关税反制而停止购买或抛售美债和企业债券,削弱跨境资本流动,引发全球金融动荡。英国《金融时报》也载文预测,特朗普政府引发的全球贸易战可能导致世界经济遭受1.4万亿美元损失。 三是可能重塑国际经贸格局。全球制造业投资可能被美国虹吸,造成其他地区资本外流、制造业萎缩,东南亚、南亚乃至非洲国家确立的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为目标市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遭遇挑战。越南等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发展起来的全球制造业重要节点国家,因美“对等关税”而优势全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可能围绕美国需求,出现疫情后的又一轮调整,一些被征收10%基准税率的国家,也可能暂时成为转口贸易的中心。而出于产业结构、防务依赖等多重原因,欧盟、日韩等经济体很有可能选择暂时向美国“臣服”。中长期看,世贸规则遭到严重破坏,被美加征高关税的经济体之间可能抱团取暖,催生更多区域贸易协定,欧盟、东盟等大型经济体则可能进一步提高自主能力、降低对美依赖。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我影响及应对策略 特朗普自1月20日重返白宫以来,对我国施加的关税已高达54%。根据多家国际投行的计算,如叠加特朗普第一任期对华加征的关税,美国对华平均有效关税已介于65%—67%区间,个别商品的累计税率甚至高达80%。同时,美国宣布对来自中国和中国香港800美元以下小包裹征收30%关税,或每个包裹缴纳50美元的关税。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我外贸出口和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显而易见。据花旗分析师估算,美国当前对华关税税率几乎在双边贸易间加上一道屏障,如不采取任何对冲措施,将抹去中国15.4%的出口份额,影响中国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我国的间接影响也将十分显著,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方面,美国实施高关税后,欧盟等经济体已扬言需防止来自我国的贸易转移冲击。《经济学人》杂志载文指出,如果特朗普关税让中国出口商品转移至其他市场,相关国家同样也可能对华征收关税。实际上,很多国家已经准备扣动贸易保护的“扳机”。机遇方面,特朗普关税政策失道寡助,我国坚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超大规模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可能拓展同美国以外经济体合作发展的新空间。 针对特朗普“对等关税”,我国政府已经表明严正立场,同时宣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的组合拳,同时还宜从以下方面加以应对。 一是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先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内外贸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夯实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深入挖掘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和民生领域的潜力。 二是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推进单边开放和自主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落实制造业开放措施,扩大医疗、电信、教育等服务领域开放,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强对已在华外资企业服务,落实政府采购国民待遇,积极巩固外资存量、拓展增量。 三是深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贸易投资多元化,深化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国际合作。深化同主要贸易伙伴合作,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减少贸易壁垒、提高通关效率、简化转口贸易流程,共享地区间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红利。 四是引领和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改革。团结欧盟、日韩和东盟等经济体,坚定支持自由贸易,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加强在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快打造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标准和规则,进一步做大发展的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