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文化软实力几点思考 |
发布日期:2025-02-21 作者:万德松 字号:[ 大 中 小 ] |
学思践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使用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这个强大思想武器,并契合中国实际情况,逐步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得中国的发展引人瞩目。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在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环境下,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中国的文化思想要牢牢把住“两个确立”重要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企业文化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制定并落实好人文环境和规章制度,激发活力、动力和向心力 企业人文环境和规章制度建立离不开文化在人脑中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念,制度的建立需要文化的认同。企业文化构成元素,比如企业信誉、服务质量、企业道德、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规范、企业环境等都是人整体外化表现,自然离不开人的秉性、认知、习惯以及人的基本需求和高级需求。以远洋船员为例,他们的基本需求和高级需求是什么?基本需求就是船员及家属的衣食住行有保障,船舶安全生产经营有保障;高级需求自然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一方面,对一线船员的外在支撑一定要“过得硬”,比如薪酬制度、荣誉表彰、职业发展、人文关怀等等,这样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来制定并落实好人文环境和规章制度才能打通人才进出通道,落实好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生活制度和政治制度,以文化引领激发活力、动力和向心力。 另一方面,国企文化要以党建工作为指引,发挥好“支部建在船上”的独特优势,通过“三会一课”制度,搞好党员发展培训、党员管理、落实好上级党委工作要求,扛起拼搏进取、提质增效、民族复兴的重任,履行“大国船队”使命担当,让党员在业务技能、文化建设和服务群众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好群团建设,发挥好群团职能作用,以旺盛的奋斗和斗争精神集体汇成强大的合力,冲破困难险阻,成功到达彼岸。 企业文化要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中华民族文化本位思想,以核心意识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 中华五千年文明厚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国家强盛的基石。中华文化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其道德价值和行为准则表现为邻里和睦、民族团结、宽厚仁政、忠义报国、勤劳互助、思政变革、技能创新,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中国全力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及全球战略,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延续,是习近平深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中国实际所形成的文化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党的二十大提出“在第二个百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未来实践中所要达到的文明形态。作为国企,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武装头脑、指引前进,发挥好我们的制度和文化优势,以党建引领激发斗争和奋斗精神,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当然,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应对来自西方敌对势力阻拦。作为国企,我们要坚定习近平文化思想方向,以核心意识按照国家方略,坚实走好每一步,在提升自我文化建设和物质建设的同时提高文化宣传力和影响力。 企业文化要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实现“美美与共”,促进人类共同进步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人的根本和社会发展规律确定以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实现“美美与共”,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极化发展的途径和方式是打破狭隘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根本手段,只要坚定不懈地走下去,必然达到从回响到实现的文明融合。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远海运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使命。“诚行四海,信立天下”是中远海运的企业文化。一袭笔挺远洋制服,橘红、深蓝、乳白色工作服,还有工作鞋、安全帽、白手套及休闲时装,中远海运船员的身影活跃在全球大街小巷,给人们带来了专业感、安全感和友好感,赢得了尊敬和信任,同时也激荡着我们船员的民族自豪感。这样的场景是真实、现实的体验,但要达到更加精细、精炼和有方向、有目的地去体现,就要全方位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加以严格遵从和有效传播。远洋船舶是展现形象的“世界窗口”,要让这些“窗口”更加全面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就要在吸引人才的就业环境、人才培育发展等方面发挥制度优势,只有人才的专业化、船舶设备及物料的科技化和智能化、人员对外交流“胸怀天下”的大国化,才能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作者单位:桐林湾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