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共绘央地融合发展新篇章
——中远海运集运上海分部党委开展“履责新时代、同频共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侧记
发布日期:2025-02-21   作者:顾尧 梅雨晴   字号:[ ]

  党旗飘扬

  中远海运集运上海分部(以下简称上海集运)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遵循集团和中远海运集运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公司党委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履责新时代、同频共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发挥区域优势,不断深化央地融合,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有效融入国家战略大局,更在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了国企的新担当与新作为。

  党建领航,国家战略落地生根

  上海集运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2023年11月启动“履责新时代,同频共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公司党委明确以各直属单位党组织及下辖党支部为主体,以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经济为目的,书记带头对接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事业单位,推动央地融合工作,通过构建更高层面的共建对话和资源对接机制,确保活动扎实有效推进。

  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上海集运党委不仅统一思想,加强宣传,通过多轮培训提升书记们的认识水平,还制作了特色宣传片,分区域添加特色视频模块,个性化宣传中远海运在各地的产品情况。同时,建立了双周反馈和即时沟通机制,以拜访频次和关系建立为考核重点,避免了单纯以业务为导向的短视行为。

  一年来,上海集运各级党组织累计走访170次,与139个区县政府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全面开启了“央地合作”的新篇章。在对接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书记们同步开展长三角产业与通道规划调研,形成了多份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报告,视野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扩大到了江苏、安徽腹地,为供应链产品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阜阳、江都、宣城、亳州等8个城市成为发展潜力点,9条海铁线路新建或扩容,6个投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中。

  央地融合,助力地方经济腾飞

  随着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上海集运对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理解更加深刻,行动更加坚决。结合集团和中远海运集运数字化供应链转型的要求,上海集运已初步建立起以上海港、宁波港为龙头的数字化供应链立体通道体系,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海铁产品方面,上海集运运用包列运营思路,不断扩大区域内包列线路规模。截至目前,共有海铁线路17条,其中包列运营9条,实现了常州、无锡、宣城、江都等地的运力升级。在公路业务方面,依托中远海运集运集享运的支持,制定了4290个公路四级门点,并推出了进口特惠产品、五定专线等特色产品。在陆改水产品方面,新增了常州东港、吕四港、苏高新项目,陆改水通道规模增至10条。

  这些举措不仅有效降低了外贸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了客户体验,还扩宽了“朋友圈”,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树立了中远海运的良好形象,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顺势反哺了集装箱主业。据统计,2024年上海集运总箱量增幅达5%,海铁箱量更是翻了三倍,仓储业务量也大幅增长了5倍,供应链业务推进成效显著。

  深化合作,锚定重点项目补短板

  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实践路径,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展望未来,上海集运将继续深化主题实践活动的内涵,在服务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在集团、集运又一轮新发展中找准定位,完善供应链立体通道建设。

  合理布局,发挥协同优势。一方面,上海集运将总结经验,通过定期走访客户,与地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上海集运方案。另一方面,在集团“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建设框架下,强化与物流供应链上海大区的资源共享、工作协同,投资关键节点,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沿线全链服务能力。

  完善网络,助力地方经济。以海运为核心,“水、铁、公”并进、软硬联通,加速打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标准化产品和服务。下一步工作将继续以助力地方经济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在铁路业务方面,积极布局具有发展潜力的铁路节点;在陆改水业务方面,将把长江通道延伸到内河通道,重点拓展“陆改水”业务规模,同时利用区域内丰富的陆改水通道资源,开展陆改水标准化产品试点。

  “履责新时代,同频共发展”,是上海集运的坚定承诺。在推动航运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上海集运将继续发挥党建领航优势,充分利用立足长江经济带龙头的区位特点,切实履行新时代国有企业的职责与担当,为践行国家战略、建设中远海运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