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智能制造”推进智能化项目成功应用 |
发布日期:2025-01-24 作者:夏红凤 邹箭 字号:[ 大 中 小 ] |
党旗飘扬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推动制造产业融合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企业。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党委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党组和中远海运重工党委关于“党建领航、融合发展”,以智能链动未来的重要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智改数转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致力于智能化装备升级,解决瓶颈问题,提升造船效率。 党员带头 攻坚克难 条材作为船体结构主要构件,自由边需进行倒角处理,传统处理方式为人工倒角、半自动倒棱作业,存在打磨质量不可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作业危险性高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决定引入条材端部自由边打磨智能化流水线,以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作业。这一目标旨在实现85%条材端部正反面智能打磨,提高作业质量及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作业安全性。 面对300余种不同规格条材的挑战,工场党支部迅速行动,成立以党员骨干为核心的项目攻坚小组,深入现场,调研分析,最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智能化改造方案。联合相关党支部共同制定实施计划,通过多方调研和现场研究,完成了材料自动上下料,清磨机自动清磨(国产首台套)、倒棱机自动倒棱、端部智能打磨等技术的攻关,攻克了技术难题。其中通过自主设计,完成了国内首台清磨机的设计、应用,各项性能均优于进口设备,可实现最短1.3米条材的自动清磨(目前进口清磨机最短可处理2.5米长材料)。 精益求精 勇于创新 项目小组党员干部坚持精益管理、效益优先、安全第一的理念,从优化生产作业流程出发,在项目安装调试期间,认真研讨、仔细观察、大胆假设、谨慎验证,并付诸实践,逐个攻克难点,不断优化设备性能,最终实现项目产能的跃升,展现了较强的战斗力。 党支部选派以党员为代表的精锐人员加入到智能制造推进小组,坚持以精益思维研讨开发条材端部自由边打磨智能化流水线,追求作业标准化、生产均衡化及设备自动化。在项目推进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活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互促,营造特色品牌创建浓厚氛围,取得了多项创新和突破。 针对条材异形端自由边处理,智能化生产线具备自动清磨、自动倒棱功能,为国内首创;通过视觉组件对条材异形端轮廓进行扫描,自动识别加工范围及轮廓,自适应进行全智能、高精度加工;打磨双工位布局,根据条材扫描信息,智能算法控制材料流向,实现循环作业,保证智能线持续高效作业;接入可视化系统,显示加工内容,设计专用管理软件,对生产计划实施情况实时掌控;项目已申请3项发明专利,并获得专利授权。 党建引领 创造价值 该项目于2023年申报立项,2024年上半年安装、调试,2024年下半年投入生产应用,改造后可节约人工工时14400H/年,改造投资约337万元,1.5年可收回成本。工场党支部坚持以“精益管理、标准作业、智能制造、学做川崎”为目标,多年来已建成20余条智能化生产线,助力公司获评国家五个相关部门联合公布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该项目通过党建引领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为公司党建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以“党建+智改数转”推动智能化项目成功应用,有效提高了企业整体的数智化能力成熟度,助力公司“卓越级”智能工厂申报工作;该项目智能化程度较高,提产增效效果明显,可在重工系统内快速进行推广复用;该智能生产线技术积累可广泛应用于其他船体构件的打磨加工作业,结合智能分拣功能后可形成多能生产线,具备较强推广应用前景;生产线中的清磨机,为国内首台自主研发自动清磨设备,其集约化、小空间化的设计,具备应用范围更广,处理效果更佳的特点,已超越进口设备的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该生产线已预留升级端口,可在后续的规划中针对特定产能需求进行扩容升级。工场党支部计划2025年进一步制作、完善内业车间、管工车间生产流程布局图,联合工务部党支部成立工作小组,充分辨识各工位生产瓶颈,引入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项目,逐步完善智能化车间布局。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党委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发展,以中远海运重工《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制造工作行动纲领》为指引,锚定一个愿景、聚焦三条主线、发展六条路径,践行“三融入”,以智能链动未来为契机,以系统思维推动支部党建工作和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向“最前沿”进军,以智改数转新成效为集团持续高质量发展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