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开放合作 推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附编者按) |
发布日期:2025-01-17 作者:李冠玉 字号:[ 大 中 小 ] |
权威观点 编者按: 在“欧盟航运碳税燃料政策解析及应对”研讨会上,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李冠玉作了题为《坚持绿色开放合作,推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言,深入剖析了国际海事组织与欧盟在航运减排领域的政策动向,详细阐述了中国在法规政策完善、船舶制造业绿色升级、绿色航运科技支撑强化以及绿色港口群建设等方面务实举措,明确了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坚定立场与积极行动。她强调,中国作为航运大国,正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为全球航运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本文为发言全文,有节选。 航运作为全球贸易最主要的承载方式,是全球经济的大动脉,也是全球经济的晴雨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不仅牵动着业界的神经,也是各方热议的焦点,更是国际社会广泛的共识和大势所趋。近年来,全球航运减排降碳加速发展,国际航运减排政策法规也备受各方关注。 一是国际海事组织出台了《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提出了国际海运在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排放的雄心,设定了2030年和204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要求到2030年国际海运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2008年至少减排20%,力争减少30%;到2040年至少减排70%,力争减少80%;同时明确到2030年国际海运应用零或近零排放技术、燃料和/或能源(ZNZs)占比至少达到5%,力争10%。该战略为国际海运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二是欧盟出台了“适应55(fit for 55)”“一揽子”气候立法和政策措施。其中《欧盟碳交易排放交易体系指令》正式将航运业纳入其碳排放交易体系范畴,要求进出欧盟港口的5000总吨及以上所有船舶按排放量缴纳配额,法案自2024年开始实施;《欧盟海运燃料条例》规定,船舶年平均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要逐年降低,目标是从2025年的2%降低到2050年的80%。5000总吨以上停靠欧盟港口的所有船舶均适用于该规定。 2025年对于全球海运而言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一年。根据时间表,国际海事组织将通过“一揽子”中期减排措施,希望于2027年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目前中期减排措施的框架已经基本成型。核心是构建一套海运燃料温室气体强度标准(GFS)与温室气体定价机制相结合的综合性方案,即技术要素+经济要素双轮驱动方案。减排谈判已进入冲刺阶段。 中国始终是海运减排全球合作坚定的支持者,也是建设性的参与者。中国始终坚持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坚定捍卫国际海事组织在全球海运温室气体减排的权威性。我们支持在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制定全球统一的国际海运减排目标和规则,反对任何国家或地区采取任何形式的单边措施,避免单边措施引发市场分割、排放转嫁、破坏谈判成果等负面影响。我们呼吁欧盟应同国际海事组织减排努力相向而行,回归全球规则体系,共同营造有利于航运绿色低碳转型的环境。 中国一贯秉持积极、开放的立场,为制定全球航运减排战略和规则积极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我们始终倡导通过最广泛的多边合作凝聚共识,推动国际海运减排进程,实现真正公正公平的绿色转型。中方认为,国际海事组织中期减排措施应以《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设定的雄心、目标和原则为导向,聚焦设计公平合理、务实可行的减排机制,而非筹集资金。减排措施产生的经济收益应优先用于激励海运能源转型,促进技术研发和转让、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和相关基础设施投资。 中国也是航运减排全球合作积极的践行者和推进者。我们愿意同各国一道开展航运减排务实合作。2022年1月,上海港与洛杉矶港携手,提出建立全球首条横跨太平洋的绿色航运走廊。近期,上海港等也正积极谋划与新加坡港、汉堡港等主要国际港口推进绿色航运走廊的建设。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航运各利益攸关方加强协同合作在特定航线上试点先行,打造应用绿色低碳新技术、新能源等航运减排新范本。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他指出,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在致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3)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和航运大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积极行动推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不断完善绿色航运法规政策体系。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制定《“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四五”水运发展规划》明确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路径和任务,全面落实有关提高船舶能效、鼓励船舶使用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减少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新增船舶排放控制区等要求,确保航运绿色低碳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二是推动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共同制定并印发了《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引导助推船舶工业产品体系、制造体系、供应链体系绿色转型,提升船舶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水平。 三是持续强化绿色航运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交通科技创新,探索研发可持续航运燃料,鼓励航运企业运用液化天然气、甲醇、液氨等绿色替代航运燃料,加大对碳捕捉、碳封存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推动建立国内可持续航运燃料认证标准体系。 四是有序扩大绿色港口群。实施港口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推广使用岸电系统,减少港口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进智能化系统应用,进一步优化船舶和港口的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港口污染防治、节能低碳、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及绿色运输组织水平。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任何行业能够置身事外。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航运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别无他途,唯有坚持开放与合作,方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