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球拍事件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优化策略 |
发布日期:2024-12-06 作者:徐萍 张晓东 字号:[ 大 中 小 ] |
案例探讨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赛场上,中国球员的球拍意外被踩断,这一事件对运动员的个人比赛造成了直接影响。这起事件不仅触及了体育竞技中的风险管理,也启发了我们去反思企业内部管理中那些被低估的小概率事件和习惯性行为的疏忽。这些因素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潜藏着在关键时刻引发重大危机的潜力。以下是笔者的相关思考,供读者参考。 ◆对球拍事件的分析 球拍事件暴露出的风险管理漏洞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奥运赛事组织方明确规定“限制非相关人员进入特定区域,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安全性”。然而,这场比赛结束后,众多摄影记者越过摄影区进行拍摄,显示出制度执行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导致了制度虽有却没有真正落实的局面。其次,运动员后勤保障团队是一个多部门协作的整体,每个部门、每个环节都应有清晰的职责划分及执行责任。从视频画面来看,后勤管理的细节存在一定的疏漏,运动员赛后装备管理并没有被明确分配到某个人。第三是比赛结束后,运动员按照惯例将球拍简单放入打开的行李箱中。在没有专人管理的情况下,加之现场人员环境复杂混乱,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上潜藏着诸多风险,如球拍被损坏、被盗、被污染等。 对于企业而言,球拍事件值得总结和借鉴的典型案例。事实表明,完善内部控制是保障运营效果和预防意外损失的关键。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 通过上述事件的分析,我们对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提出的明确要求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集团的领导下,各级企业已经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合规管理体系,并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改进。然而笔者认为,尽管企业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于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效率、确保合规和促进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但在实践中仍存有缺陷。 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的企业制定了许多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制度未能真正落地,出现了制度与实际运行脱节的现象。 风险管理不够系统。有的企业从制度层面对重大风险管控严格,但在操作层面对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的预案,特别是对小概率风险事件往往在出现问题后才寻找应对措施。 信息沟通不畅。有的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导致信息传递滞后或失真,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协同性。 员工风险管控意识有待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也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有的企业对员工培训不足,导致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薄弱。 监督机制流于形式。有的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力度和效果有限。 ◆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内部管控整体水平 在大型赛事组织中,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赛事顺利进行和参赛者安全的关键。对于已经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中央企业来说,关键在于如何将内控体系有效地应用于日常业务的风险管理中,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环节的风险,以确保企业运作的有效性、合规性,并实现预期目标。 提升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企业管理层是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核心。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不仅影响其决策和行为,还会通过领导和示范作用,影响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因此,提升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对于提高企业运营的安全、合规和效率至关重要。 强化内部控制执行落地。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强化其执行与落实。企业应编制详尽的内部控制手册,明确界定各项控制活动的具体操作流程、责任分配、执行标准及检查方法,使每个岗位和环节都有明确的规范和依据。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旨在提升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执行能力。同时,明确各级员工在内部控制中的具体责任和权限,确保各岗位职责分明、权限界定清晰,避免因职责重叠或权限模糊而导致的内部控制失效。此外,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估,全面审视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及时识别并修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得以全面落实,有效防范风险。 及时发现和弥补内部控制中的漏洞。为了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有效性,企业应在运行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动态监控和改进。通过定期的自我评估、内部审计以及风险评估等手段,紧密跟踪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求,及时发现并修补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缺陷。这种持续的优化和改进过程,要求企业保持灵活性和前瞻性,确保内部控制体系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有效避免内部控制与实际运营脱节的现象,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既高效又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二)加强风险评估识别能力 评估风险承受能力。建立健全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应通过专业的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有选择地承担一定范围内的经营风险,并为此制定相应的预算和应对策略。对于那些无法完全避免的风险事件,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预先准备多种应对措施,以确保在风险发生时仍能顺利实现企业目标。 管控好小细节大风险。随手放置球拍是习惯性做法,比如企业印章直接被放在桌上从而可以随意使用,就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目前按照国资委、集团的要求,企业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风险的同时,对于那些小概率但潜在影响巨大的风险,也不应掉以轻心。 充分做好预防预案。中国队采取“双保险”策略,即使个别选手出现失误或失利,也能保障比赛中的整体竞争力和稳定性。在企业管理中,对于关键业务环节,我们应当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并且制定和演练应急预案,以便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迅速反应和妥善处理。 (三)优化控制活动 优化内部控制运行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和高效性的重要步骤。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控制活动,如生产流程监控、质量检验、供应商审核等。 优化、简化流程。企业应当系统地审查现有的审批流程,剔除不必要的审批步骤,确立统一的标准化操作程序,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强流程的连贯性和实用性。针对效率不高或易犯错误的环节,企业应该进行全面的流程再造,以提升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数据共享和整合。企业应运用科技信息技术,开发或改进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流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通过该系统,促进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与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实用性,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和精确性。 实时数据监控。企业应借助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岗位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识别岗位职责中存在的交叉、重叠或空白等潜在问题。通过实时数据监控和预警机制,能够迅速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内控有效才能行稳致远 球拍事件带给我们不少启示:无论是在体育竞技还是企业管理中,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必须在各个层面加强内部控制,确保每个环节都没有疏漏,从而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对于赛事组织方和运动员而言,这要求双方都要高度重视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运动设备管理。赛事组织方应该严格执行场地管理要求,以确保比赛的公正性和安全性。而运动员应提高对个人设备的保管的责任心,只有通过这样的措施,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使每场比赛都能在高效且有序的环境中进行。 同样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平稳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识别和管理风险,优化和完善内控体系,在每一个关键环节和重大风险点,都应有对应的管理措施,避免小意外演变成大问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稳步前行,实现长久的发展。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严密的内控体系正是我们应对未知风险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系中国船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