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申报案例——
铁水联运“汉蓉线”入选全国最佳(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4-11-29   作者:邱婷   字号:[ ]

  本报讯 通讯员 邱婷报道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联合发布集装箱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12个,中远海运旗下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申报案例“汉蓉线”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上榜。

  “汉蓉线”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是川渝地区东行流向的集装箱货物的最佳联运通道,也是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具体线路为东部沿海地区-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二期/中远海运港口武汉码头)-成都。目前,该线路每周3班,主要货源为汽车配件、氧化镁、耐火材料等。

  据武汉中远海运港口介绍,以标准集装箱“东西向”长江集装箱铁水联运为例,成都出口货物由铁路运输至武汉下水到上海港,铁水联运全程物流成本较全程公路运输相比成本大幅降低,较全程水路运输相比时效提升14天,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大幅缩短了运输时间。如今,阳逻港已开辟30多条集装箱航线、60多条多式联运通道,构建起“覆盖省内、通达全国、辐射世界”的航线网络。

  据悉,近年来,武汉中远海运港口在基础设施提升、组织模式创新、信息互联共享等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亮点可圈可点。

  打造武汉码头铁水联运枢纽。武汉中远海运港口包括码头作业区、铁路装卸区以及配套附属作业区三大板块,可满足1140TEU集装箱船舶靠泊作业,年吞吐量集装箱77万TEU。铁路装卸作业区布设1050米铁路线,两条980米有效装卸线,可满足2个整列铁路列车同时进港装卸需要。

  推进铁路装卸自动化。武汉中远海运港口以“建立一中心、建设五系统、夯实一底盘”为任务框架,通过全港区覆盖的5G网络,实现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DCV)、铁路和堆场轨道吊自动化远程操控、火车车皮和集装箱自动识别、火车自动定位、岸桥智能理货、智能闸口等技术应用,打造我国首个内河铁路装卸自动化作业场站,也是长江中上游第一个智慧 集装箱码头,形成内河智慧港口的样板工程。在该运作模式下,港口生产作业效率提高了20%-30%。

  创新设计应用自动化码头整体解决方案。以码头操作系统(TOS)为核心,通过5G、大数据、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业务深度融合,打造港口智能生产、智能调度、智能决策与智能服务的港口智慧大脑。同时,智能堆场系统将港口TOS发出的堆场计划、自动配载等工作任务,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借助港区及铁路场桥自动化系统,实现堆场作业中控指令化、智能化、远程化,在终端实现火车车皮和集装箱自动识别、铁路自动化轨道吊对火车车皮的精确定位及自动化对位引导、火车皮FTR锁防吊起,从而实现铁路装卸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最小化人工介入时间,有效降低员工工作强度、优化码头作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