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
发布日期:2024-11-22 作者:张燕 字号:[ 大 中 小 ] |
书海信步 我上大学时因诺贝尔文学奖的名气读《百年孤独》,被书中繁琐重复的人名弄得晕头转向,对魔幻离奇的故事情节也摸不着头脑,几次硬读,读不下去,中间作罢。最近读董宇辉带火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被书中展现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力震撼,长时间走不出来,想找一本类似的书,因其被称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便又拿起了多次读断的《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世界文坛誉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主峰。魔幻现实主义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创作原则,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如书中会传染的失眠症、长猪尾巴的孩子、有吃土恶习的丽贝卡等。马尔克斯在另一本书中说:“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行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那么《百年孤独》中这些魔幻的现实,与创作本书的背景相结合,深入思量下是当时拉丁美洲社会生活的百态,人们的逐渐放大的流传也好,真实发生的离奇事件也好,背景上是马尔克斯将拉丁美洲遭受殖民入侵后人们的精神状态写了出来:殖民者看似给拉丁美洲带来西方文明,似乎改变了它与世隔绝的孤立状态,但同样加重了人民生活的负担和精神的苦难。一部文学作品,当它具有了本民族的历史和精神,它就成为历史的记录,生活的缩影,时代的象征,它就具有了生命力,就能不断吸引读者,引发思考和共鸣。 所以某种程度上,《百年孤独》和《红楼梦》是一样的悲剧色彩,一样的悲剧美丽性、深刻性和启迪性,一样悲剧的预言和一样零落的结局。但不同的在于《红楼梦》中的贾府的衰败更多的在于社会矛盾,而作品中几乎人人有情,读来人物大都是软的、是热的;《百年孤独》中造成这个家族百年孤独的,最主要原因是流淌这个家族血液的每个人天生的情感缺失、人心孤独,没有爱人的意愿和能力。每一代的布恩地亚家族成员看似享受着世俗认定的不同方面的成功:至高的权利、天降的横财、尊贵的地位、庞大的家族以及蓬勃的欲望,而每一代人几乎都只以自我为中心,无所热爱,即使光环满身,最终也是陷入不可名状的孤独。养女丽贝卡是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丈夫基因里的无情,才开枪将他打死的吧?阿玛兰妲也是想冲破家族流淌在血液里的无情,当她逐渐意识到所有的微弱的爱意并不能够拯救满腔的仇恨,才终身未嫁,选择孤独终老的吧? “家族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羊皮纸的预言用一句话道出孤独的代价,布恩迪亚家族没有勇气走出孤独的心理,也就没有办法逃脱他们的宿命,代代轮回,终向灭亡。作者也是想借此向拉美人民发出呼吁:勇于付出爱与关切。同样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也为广大的读者后代提出警醒,引发思考:虽说人最终是孤独的,可是能缓解孤独的是什么?因为爱便甘愿付出,期待随之而来。是从自我的世界中走出来,建立爱的能力,去爱春夏秋冬,去爱一枝一叶,去爱人间烟火;是摆脱以自我为中心,从心底生出温暖,对他人付出关切,做自己和别人生活中的小太阳;是在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成为真正的自己,被时间不断赠予沉静宽和的力量。能与孤独对抗的,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作者单位:中远海运人才发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