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红”引领“远洋蓝” 为“大国船队”扬帆远航赋能(附图片) |
——国有航运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
发布日期:2024-11-08 作者:中远海运特运课题组 字号:[ 大 中 小 ] |
工作思考 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党组织作为企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深植和发展起着根本性作用。作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重要成员,国家航运事业的骨干力量,近年来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特运”或“公司”)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内外部环境变化,坚持党建领航,积极探索“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以“党建红”引领“远洋蓝”,为企业深化改革、“大国船队”扬帆远航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源起: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 “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即坚持党建工作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文化发展优势,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互为促进,共同护航保障企业改革发展。在国有企业发展的新征程新阶段,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有其内在逻辑和时代必然。 (一)“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党建工作引领企业发展方向,是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企业文化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实现形式,能够为党建工作提供新的平台资源,注入新的思路活力。二者同属于意识形态工作范畴,统一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坚持党建引领,“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保障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现实指向 国有企业文化具有政治导向性强、价值观念鲜明、历史传承深厚、行业特色突出等特点。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企业文化建设与国企自身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日渐凸显。调研发现,部分国企文化建设中不同程度存在重经营轻文化、重形式轻内涵、重建设轻管理、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企业文化如何融入中心工作、进入企业管理;如何融入党建工作、转化为组织行为;如何融入员工思想行动、成为行为习惯,仍需进一步解题破题。“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这一实践,找到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治理体系的路径,找到了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找到了解题破题的新视角新方法,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实效性。 (三)“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趋势必然 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在文化建设中面临着如何在文化大发展、大交汇、大融合的时代语境中进一步把准正确方向、壮大主流价值的战略要求。只有坚持党建引领,做强“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优势,融通企业经营管理与文化建设、贯通文化传承与当代发展、汇通中国特色与走向世界、联通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才能顺应时代大势,推动企业文化在交汇融合中壮大主流价值引领,促进企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 (四)“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理路 党建引领、“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不仅提供了一种企业文化建设新的思路范式,也成为不少企业的实践探索。例如,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对党建引领保障企业文化建设机制作了深入研究,华能华中分公司、三峡物资公司等对“党建+企业文化”的实施路径等作了积极探索。特运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国有远洋运输企业,企业红色文化浓厚、历史底蕴深厚,在党领导企业创业、建设、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中,培育了企业的优良传统、企业精神和文化特质,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实践充分证明,“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拓展了党建工作空间,促进了企业文化发展,在深度融合发展中实现“1+1>2”效果,为统筹推进党建和文化建设、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范式。 ◆“党建红”引领“远洋蓝”:“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特运实践 近年来,特运勇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创新、探索求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远洋运输行业特色的“党建红”引领“远洋蓝”、“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企业文化发展之路。 “党建红”引领“远洋蓝”的“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模式,重在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和党建工作优势,在政治引领、机制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舆论引领五个方面为企业文化发展指明方向、注入灵魂、搭建“骨架”、提供保障,推动企业文化在融入党建工作机制、融入公司治理体系中生长“血肉”、发展壮大,赋能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一)政治引领:指引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特运始终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不动摇,以政治建设统领文化建设,以政治属性塑造“远洋蓝”企业文化的“根”和“魂”。 在政治方向上,将政治性作为企业文化的根本属性。以政治建设统领企业文化建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站稳政治立场、把牢正确方向,根植“央企姓党、央企为国”的政治属性,切实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价值取向上,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灵魂。把“光我中华”的初心、“航运强国”的梦想、“大国船队”的使命熔铸到公司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中,自觉把“服务国家战略是企业最大的责任使命和最重要的发展机遇”刻印在心、注入灵魂。近年来,特运以这一核心理念为指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制定“三核三链”战略规划,积极投身“一带一路”、保供稳链、“国车、风电出海”等重大任务,有力践行“党旗所向就是航程所至,国家所需就是航船所达”的使命担当。特运爱国主义文化案例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文化导向上,把守正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基调。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把守正创新融入企业文化血脉,推动公司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特运主动适应航运业绿色低碳智能发展趋势,融合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等时代特征,校准了“打造全球领先的特种船公司,实现向‘产业链经营者’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变”的企业愿景,标定了“承运全球、链接世界”的企业使命,凝练升华了公司安全文化、营销文化、廉洁文化等“子文化”,推动公司文化体系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沿,引领企业发展。 (二)机制引领:完善企业文化发展的机制设计 特运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和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制度机制上保障其融入中心工作、进入治理体系。 搭建“有效融入”的“顶层设计”。把党的领导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生产经营管理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实践中,特运党委明确各党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主导作用”,凸显“党建领航”在“四个领航”(党建领航、价值领航、科技领航、全球领航)文化旗帜中的首条首位,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委研究事项清单内容,在公司“十四五”规划框架下专题制定《“十四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并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考评体系,从“顶层设计”上保证企业文化工作的地位和活动空间。 创建“齐抓共管”的组织机制。依托公司业务布局、组织体系和管理架构,特运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分头负责、公司上下共同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新闻宣传、舆情监测处置和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等工作制度,形成了以意识形态责任制、党建工作责任制、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为主的考评机制,形成了权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大文化”发展格局,实现了力量聚合、资源整合和工作融合。 构建“船岸覆盖”的工作模式。坚持把船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推动企业文化向船舶和一线纵深延伸。在实践中,逐步构建起以“三同”为主要内容的船岸文化共建模式:理念同源,坚持支部建在船上、船舶配备船舶政委、船舶思想政治工作“三个不动摇”,坚持开展船舶政委任前企业文化培训,推动公司文化上船,实现船岸文化同源。价值同塑,大力弘扬“上了特运船就是特运人”理念,营造船岸“同舟共济”的文化氛围,引导船员融入、接纳公司文化,实现船岸价值同塑。发展同步,将船舶文化建设纳入公司企业文化“大框架”,打造船舶生产文化、安全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风险文化等“子文化”,依托“双示范”船舶建设、“红树林”工程、“送学上船”、船岸共建等深化文化互动,一体推进船岸文化同步发展。 (三)组织引领:汇聚企业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 特运遵循“同心圆”效应,以组织建设为依托,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培育宣传文化骨干队伍,汇聚文化建设主体力量。 坚定企业文化发展“主心骨”。把各基层党组织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托和核心力量,实施 “一支部一示范、一书记一项目、一党员一旗帜”“三个一”党建领航工程,推进基层党建“强基工程”,着力建强基层组织、提升党建质量、培育党建特色文化。将企业文化融入党的组织生活,推动党史国史企史学习常态化,创新“讲一节企业文化党课、举办一次企业文化主题党日、参观一次企业展厅、讲一个企业文化故事”“四个一”企业文化学习教育机制,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主心骨”和“一线阵地”优势。 绘好企业文化发展“同心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健全统战工作机制,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职工提案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幸福企业”试点,建成“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幸福船员小屋”,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和“基层关爱行动”,连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用心用情为职工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中深入践行“同舟共济”的文化理念,最大限度凝聚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扩大企业文化群众基础。 建强企业文化发展“工作队”。历经多年的建设培养,特运逐步组建起一支以党务干部为骨干、稳定高效的专兼职通讯员队伍,建立起专门的企业文化讲解员队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员选拔机制、培训体系和管理制度,投入大量资金配齐了无人航拍机、手持拍摄器材等专业器材。针对队伍人员多样、能力不齐等实际,通过组织专题培训、业务技能竞赛和对外交流历练,不断提升宣传文化队伍思想引领力、内容生产力、文化感染力、形象塑造力“四种能力”,着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开拓创新的宣传文化工作生力军和骨干力量。 (四)思想引领:构建企业文化落地的实践路径 特运坚持把“无形”的文化融入员工教育引导和管理约束中,推动“形而上”的文化理念落地生根。 推动企业教育常态化。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文化教育“第一要务”和“长期课题”,建立“第一议题”制,完善读书班、中心组学习等理论学习制度。建立思想教育工作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宣传教育纳入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和职工培训体系,成为主题党日活动、“读具特运”“纷享特运”“青年大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员工精神素养,为企业文化发展凝心铸魂。 推动企业文化“可行化”。以丰富有效的实践活动促进企业文化入脑入心、践之于行。近年来,公司总结凝练了代表时代特色的“永盛精神”,将“永盛”轮培育成为广东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把每年4月份定为公司“企业文化月”,并组织开展企业文化知识竞赛、主题征文、公司开放日等文化活动,打造“提质增效看我的”“现身说法话安全”“亲情祝安全”等文化实践平台,利用在船舶航行南北极及“七一”“国庆”等特殊节点举办重温入党誓词、升国旗仪式等纪念活动,以丰富多样的文化实践推动文化理念落地生根。 推动企业文化“人格化”。让先进典型人物成为企业文化人格代表,让企业文化可视可学。近年来,特运制定《评选表彰活动管理办法》,建立起“先进典型库”,积极开展“两优一先”“钻石团队”评选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等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挖掘、培育、宣传具有领路和示范作用的“先行者”,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南粤工匠、全国最美志愿者等先进集体和个人,以言行表率成为践行核心价值理念、企业精神的突出代表,让广大职工学有标杆、行有示范。 推动文化行为“规范化”。将公司企业文化传统融入企业的制度和管理,在《员工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中贯彻公司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将历史传承、文化理念凝练成安全生产“十二条黄金法则”、船舶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三个不动摇”等制度规范,利用制度的导向性和规范作用,塑造员工行为模式。同时,坚持激励和约束共存,奖励与惩罚结合,将企业文化纳入员工管理和绩效考评体系,综合评价和考核员工的价值观和绩效,用考核硬指标引导员工贯彻企业文化精神主张。 (五)舆论引领:打造企业文化传播推广体系 特运着力用好党的新闻宣传媒体阵地,创新新闻舆论工作思路方法,不断打造立体式、全方位的企业文化传播推广体系。 打造企业文化识别体系。推动企业文化“物象化”,让无形的企业文化能被感知。经过多年建设,特运建立起以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纲要及配套的VI、BI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框架,建成了以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展厅、企业文化故事、企业文化产品等文化谱系,更新发布《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纲要》,萃取十二条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为职工、客户乃至社会大众了解公司历史文化提供了生动可感的入口和翔实地图。 打造企业文化传播体系。积极打造“内外结合”的企业文化传播体系。对内宣传教育平台,以企业文化对内宣传教育为主,依托党的宣传阵地和“一核多元”融媒体平台,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聚焦讲好“国企故事”“特运故事”,引领主流价值,唱响舆论主旋律。对外传播推广平台,着眼于企业文化对外宣传和品牌推介,主要依托公司外宣平台,深化宣传与业务协同,拓展与央地媒体及行业媒体的传播联动,不断探索海外传播渠道,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式的传播网络,全景展示企业文化、品牌和形象。近年来,公司“高质量完成雅万高铁等‘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助力国车、风电出海”“‘天惠’轮服务建设南极秦岭站”“承运大国重器、服务大国项目”等频频亮相《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成为特运亮眼名片,极大提升了公司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企业文化品牌体系。逐步构建起客户价值、行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三位一体”的品牌传播体系。在客户价值层面,深入践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挖掘响应客户需求,立足客户主张,创新客制化、差异化服务,做强多船型组合优势、直航优势和全程服务解决方案能力,在业界鲜明树立特运“特别为你”的品牌形象。在行业价值层面,立足行业中的优势地位主动发声,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引领航运业绿色低碳智能发展,促进产业链协调健康发展。公司近两年连续举办“全球伙伴大会”,发出引领行业绿色发展的《广州倡议》,参与向IMO(国际海事组织)提交海事政策提案获得通过,进一步打造了品牌IP,提升了行业影响力。在社会价值层面,坚守央企“姓党为民”初心,全力服务国家战略,担当央企社会责任。近年来,公司坚决落实“六稳六保”、保供稳链等重大部署,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援藏工作,疫情期间积极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租免租,参与建设“绿美广东”、参加“扶贫济困日”“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担当社会责任,有力提升了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支撑和永续动力。“党建红”引领“远洋蓝”的“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模式,适应了新形势下国有航运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找到了契合企业治理体系和管理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路径,在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中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近年来,公司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船队规模实力提级跨越、经营效益连创新高,“大国船队”和“特”字品牌形象越擦越亮,充分彰显了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等荣誉。 ◆再认识:“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深化与思考 新形势下“党建+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诚然,我们在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有许多其他要素值得进一步思考总结和深化提升。 ——要进一步形成深度融合发展的闭环。“无形”的文化只有深度嵌入企业治理体系、融入经营管理才能发挥作用、产生“有形”的价值。国有企业要紧紧扭住“深度融合”这一关键点,依托党的工作机制,在企业治理体系内着力解决好企业文化建设“为什么要融入”的思想认识问题、“谁来抓、谁主管”的“组织领导”问题、“工作力量从哪儿来”的“资源保障”问题、“工作怎么开展”的“机制流程”问题、“工作怎么评价”的“考评体系”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好生产经营与思想文化建设相脱节、两层皮的问题,才能让“无形”的文化产生“有形”的价值。 ——要进一步聚焦“人”研究“人”服务“人”。企业文化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都是做人的工作,离不开广大员工的认可、支持、参与、践行。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要更加聚焦“人”这个主体,坚持以职工为中心,把引领思想、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把走进职工、服务群众作为重要方法,弄懂职工所需所想、解决职工急难愁盼,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包容的管理环境,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员工价值与企业发展的统一,才能使企业文化真正进入人心、赢得人心,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要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的时代性引领性。企业文化只有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才能符合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沿,引领企业发展。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工作,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立足守正创新、改革求新,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正,守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同时深入把握时代特征和文化发展规律,紧密结合企业文化和文化建设新趋势新环境,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企业文化内容形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将“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有机结合,主动适应企业全球化发展需要,丰富拓展企业文化的“全球化”“世界一流”属性,积极探索海外跨文化融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创新讲好企业故事、中国故事,展示企业形象和大国气象。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价值评价体系。企业文化建设引入价值评价体系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长远发展的有效举措。建立企业文化价值考核评价体系,要注重从三个方面形成转变:一是在对象上从“注重过程”向“注重闭环”转变,突出企业文化实施落地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口碑及满意度。二是指标上从“单向度”向“多维度”转变,在企业文化考核指标体系中,用指标绑定作为、用举措回应指标、用效果验证过程,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检验哪些指标“硬得有道理”、哪些指标“虽软却必要”、哪些指标“不显眼却强相关”。三是运用上从“软指标”向“硬约束”转变,推动企业文化考核科学嵌入党建责任制考评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倒逼责任落实,提升文化发展质量,进一步凸显出企业文化在引领助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