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产大飞机运输开启更高效供应链保障 |
发布日期:2024-11-01 作者:谭晶 杨晓 字号:[ 大 中 小 ] |
今年9月19日,C919飞机首次飞抵拉萨,10月27日起,国产大飞机C919将执行太原-上海虹桥航班。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开始进入量产阶段,各零部件生产、运输等相关公司也加大投入,2024年,武汉集运与洪都商飞的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成功签约了100架次C919客机的运输任务。这一重大合作不仅标志着双方在航空物流领域的深度合作,也展示了武汉集运在重大件运输方面的卓越实力。 早在2013年,武汉集运就为C919设备量身定制了装载车辆,这些车辆在过去十年间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然而,随着C919客机进入量产阶段,原有的装载车辆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操作需求。为此,武汉集运在2024年对车辆进行了全面升级,确保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运输任务。 低矮化设计:重塑车身轮廓,提升通行能力 武汉集运在面对C919客机量产运输的新挑战时,首要行动是对装载车辆进行低矮化设计改造。第一代车板,运行高度约5.08米,该数据已达到中国普通公路与高速公路的的通行极限,第二代车辆在不可能中找可能,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小大梁厚度,将轮胎减小、将离地高度降低,通过众多的方法及新技术及新机具的使用,将运行高度降低了约10厘米,并将车内使用空间增加了15厘米。这一策略不仅显著提升了车辆在复杂环境下的通过性,更减少了空中障碍对运输安全的潜在威胁,为C919的高效运输铺设了安全通道。 装载方式革新:舱内装载与套箱布局的双剑合璧 除了降低运行高度外,武汉集运还对大型部件壁板的装载及配载方式进行了全面升级。原有的悬空式装载被更为稳固的舱内装载所替代,这提高了大型部件壁板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能有效避免因颠簸或急刹车导致的部件损坏风险。同时,框架式布局被优化的套箱式布局所取代,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提升了装载效率,还实现了空间利用的最大化,每个套箱都能对接C919部件的尺寸,减少了装载过程中的空隙和浪费,为C919的批量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确保了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 操作点精简:优化流程,效率倍增 面对运输任务的紧迫性,武汉集运通过深入分析作业流程,成功将原有的79个操作点精简至68个。这一变革不仅直接带来了约20%的操作时间节省,更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整体作业效率。在实际操作中,精简后的操作点布局更加合理,操作人员能够更快地找到所需位置,减少了不必要的移动和等待时间,为C919的准时交付奠定了坚实基础。 绑扎技术升级:安全加固,系数跃升 在绑扎方案上,武汉集运同样展现出了前瞻性的设计思维。通过在舱内“八”字区域定制专用接触点,不仅使绑扎形式更加科学合理,还显著增强了绑扎强度。这些接触点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能够承受巨大的拉力,确保在运输过程中即使遇到极端天气或路况也能保持部件的稳定。经过综合评估,这一创新绑扎方案将安全系数提高了约15%,为C919客机的安全运输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有效避免了因绑扎松动或断裂导致的安全事故。 国产大飞机的研发与量产不仅是民族工业崛起的标志性事件,更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随着与洪都商飞合作的不断深化,武汉集运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服务水平,积极以优质稳定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为国产大飞机生产保驾护航,一个小小的车板升级,不仅是武汉集运人精益求精的现实写照,更是为强国建设孜孜不倦的努力追求。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在C919的运输服务道路上,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