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辽”精神永放光芒(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4-10-18   作者:戈群   字号:[ ]

  史海浮沉

  我与方枕流船长同在远洋运输系统工作近20年,有过不少交往。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在当时的形势和背景下,到底是什么力量,又是怎样一种精神,促使方枕流船长和海辽轮船员冒着极大生命危险,坚定而义无反顾地实行起义,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升起五星红旗的中国商船。经过反复思考,我悟出了一些道理。

  海员起义取得成功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海员从产生那一天起,就受到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歧视压榨,其严重程度世界上少有。海员航行各地,见多识广,有条件接受外界的进步思想,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所以能够首先觉悟起来。毛泽东同志在讲到中国海员和海员运动时,称赞他们“特别能战斗”。方枕流当年去旅顺运煤时,就亲眼看到过“伪满洲国”百姓被迫做亡国奴的悲惨遭遇,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不愿意给日本侵略者做事,就秘密逃离沦陷区,步行几千里来到大后方重庆,可看到的又是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感到十分失望。这时,他结识了进步人士刘双恩,开始阅读进步书籍,参加进步活动,使自己爱祖国求进步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到信任中国共产党,把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到1949年,方枕流在刘双恩的教育和鼓励下,郑重地写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书,并表示“一切按照党的指示办”。方枕流在一份回忆起义的文章中,把标题定名为“党指引海辽轮首举义旗”,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胜利地完成了党交给的首举义旗的任务。”实际上海辽轮在起义的全过程中的每一个重大行动都是在请示党组织作出决定后付诸实施的。

  当时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很快,船员的觉悟不断在提高。大家看到国民党反动政府腐败无能,发动内战、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早已强烈不满。到1949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南京、上海已经解放,不少船员家在上海及周边,通过收听解放区电台广播,得知解放军军纪严明、爱护百姓,解放后的城市社会秩序井然,深受教育。“把船开到解放区去,好回家乡”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加上方枕流和船上起义骨干的宣传教育,所以大家有一种脱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内在要求。这时发动起义,就是顺从了民意,在一定条件下使起义获得成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爱国爱党传承了中国海员的红色基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历来是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的崇高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家又看到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把国家和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奋不顾身地为之奋斗,于是就把爱国与爱党统一起来,使原来的爱国思想又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非常重视海员工作,关心支持海员工人运动,1922年就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在海员运动中,涌现出了大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创下可歌可泣英雄事迹的先进分子。老一辈海员给我们留下了爱国爱党的红色传统、红色基因,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方枕流和海辽轮海员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继承发扬了这一红色传统,因而使大家能够在关键时刻看清形势、明确方向、坚定立场、不怕牺牲、团结奋斗,争取起义的胜利。1949年9月,海辽轮接受了从香港驶往汕头运兵支援舟山的任务,经向党组织请示同意后,决定途中起义。在这前后一段时间里,方枕流和船上起义骨干报务主任马骏、大副席凤仪做了周密的策划和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安全起见,对起义是绝对保密的,即使对轮机长也是在开航后才告知,并得到他的支持。船驶离香港后,方枕流船长才召开船员大会,公开宣布起义。这一宣布使船员感到突然,不少人表示支持,也有担心害怕的,一个轮机员受惊吓瘫软在沙发上,有几个人公开反对,要求不要把船开往解放区。关键时刻,方船长态度坚决果断:“谁也休想把船开往汕头,除非把我扔到海里去。万一起义失败,一切由我一个人担当,绝不牵连别人!”这一明确表态进一步坚定了大家的信心和决心,船员大会在群情激昂中胜利结束。

  会后仍有几个人继续煽动反对起义,拥护起义的船员就郑重警告他们,使他们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兴风作浪。这就使全船得以排除重重困难,经过八天九夜惊险艰苦的航行,胜利到达大连港。同一天方枕流光荣入党,实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愿望,时年32岁。他在回忆文章中深有感触地说:“群众的觉悟和力量是革命胜利的保证。”那么这种觉悟和力量来自哪里?来自广大海员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信任和热爱,大家愿意听党的话、跟党走,成为人心所向的大势所趋。这就是中国海员爱国爱党红色传统所产生的一种无比强大、不可战胜的精神动力。

  航运报国的航海世家

  在海辽轮起义的鼓舞下,香港招商局13艘海轮和中央航空,中国航空公司12架飞机相继起义,支撑起新中国最初的航运、航空事业。毛泽东主席在给方枕流和海辽轮全体船员的贺电中称:海员起义是“为着人民国家的利益”“是全国人民所欢迎的”;周恩来总理称赞他们“在维护国家财产和发展人民航运事业上,是有很大贡献的”。为纪念这一壮举,中国人民银行将海辽轮的图案印在1953年发行的五分纸币上。方枕流荣立特等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十年动乱期间,有人污蔑方枕流是“国民党派来的特务”,他拿出毛主席的贺电理直气壮地说:“你不相信我,毛主席相信我!”他始终爱国爱党爱航运的情怀忠贞不移、一片丹心,从来没有动摇过。

  在方枕流的教育和影响下,儿子方嘉德和孙子方亮都从事航海事业,从普通水手干起,在岗位上做出了突出业绩。方枕流一家三代人爱国爱党爱航运事业,描绘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献了青春又献子孙”的航海世家。这是中国海员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良好榜样。

  一部中国近代航运史就是一部爱国奋斗史,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海洋强国不懈奋斗。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方嘉德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一家三代人投身远洋海运事业,是艰苦的,也是光荣的。当你看到祖国的日益繁荣、航运事业迅速发展时,就会感到这种牺牲和奉献是一种崇高的享受。”方亮也表示:“几代远洋人正是在不断磨砺中书写了光辉篇章。在新时代,我们要接好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不畏艰难,奋勇向前,使建设航运强国的梦想在我们手中成为现实。”我想,这不正是代表了新时代新征程中身负重任的航运人的共同心愿吗?

  【作者系天津中远海运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