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航程”链接“蓝色港湾”(附图片)
——中远海运船员创新开展公休船员党支部与海嫂联络站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24-10-18   作者:中远海运船员党委课题组   字号:[ ]

  ■ 中远海运船员党委课题组

  今年6月24日,在第十四个世界海员日来临之际,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船员或船员公司)、中远海运人才发展院在山东青岛联合举办中远海运“红蓝共建”示范基地启用仪式(上图)。“红蓝共建”是中远海运集团最具代表性的党建品牌之一,此次建设“红蓝共建”示范基地,是中远海运船员党委进一步巩固深化“红蓝共建”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创新举措,被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充分肯定为“是各级工会建设船员思想引领和维权服务阵地的良好示范”。“红蓝共建”党建品牌先后获评“2022年度全国企业党建优秀品牌”和“2023年度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优秀案例”,充分展现了中远海运集团党组在推进党建品牌上的普及性、示范性,增强了中远海运船员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

  近年来,中远海运船员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与“中远海运玫瑰”轮船员通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大力弘扬“支部建在船上”优良传统,聚力党建领航,坚持党建带群建,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探索并建立公休船员党支部与海嫂联络站共建模式和共建机制,建立起“红色航程”+“蓝色港湾”组织体系平台,成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船员党员的基层学校,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与“中远海运玫瑰”轮通话精神、汇聚践行海运强国、航运强国使命奋进力量的重要阵地,成为关心关爱广大船员及海嫂、解决船员家庭“急难愁盼”、增强船员福祉的有效载体。

  ◆基本情况

  (一)“红蓝共建”的内涵

  船员公司党委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建带群建,筑牢基层基础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构建“我为船员办实事”长效机制,用心用情用力服务船员群体,在充分发挥公休船员党支部这个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同时,发挥海嫂联络站这一基层群众组织的桥梁纽带和服务职能作用,弘扬光荣传统,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公休船员党支部和海嫂联络站一体化建设,打造“红蓝共建”组织体系平台。

  “红”指红色航程,即公休船员党支部。船员公司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的指示要求,针对远洋船员党员居住地分散、上下船频繁、船员党员公休期间动态难掌握、组织活动难开展、状态波动难凝聚的诸多管理难题,按照居住地域相近、隶属管理单位相同,以及便于所在地域的海嫂联络站联系等诸多因素,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施策组建,运用“互联网+”理念,建立了公休船员党支部的基层组织形式和工作载体,有效实现了船员公休期间党组织建设全覆盖、船员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

  “蓝”指蓝色港湾,即海嫂联络站。建设海嫂联络站是中远海运的优良传统,海嫂对于船员来说犹如“第二政委”。多年来,船员公司在船员居住比较集中或方便聚集的地方,按照所覆盖船员家庭数量范围,因地制宜建设不同规模的海嫂联络站,服务船员及其家庭,成为公司与船员及海嫂间联络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截至2024年6月,船员公司共建立公休船员党支部212个,建立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公休船员党支部联系点45个,遍布我国绝大部分省市,实现了对10554名船员党员全覆盖;在建立279个海嫂联络站的基础上,又根据管理单位和区域划分建立片区海嫂总站6个,地区海嫂总站49个,服务覆盖超过2万户船员家庭。共187个公休船员党支部和海嫂联络站先后结对共建,纳入“红蓝共建”组织体系平台,实现了所有船员党员及家庭的全覆盖,实现了党建工作“海陆通、无空档”,稳定船员“大后方”两大目标,形成了符合远洋船员职业特点且具有中远海运鲜明特色的党建品牌。

  (二)“红蓝共建”的溯源

  为贯彻落实2016年10月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在巩固发扬“支部建在船上”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船员公司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破解新形势新任务下公休船员的教育管理服务难题和船员家庭“急难愁盼”上下功夫求突破。

  ——2018年8月,公司党委在湖南组织召开公休船员座谈会时指出,在船员集聚之地,建设战斗堡垒、构筑温馨港湾,首次提出“红蓝共建”设想,并提出了“团结船员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服务广大船员的阵地”的工作目标。

  ——2018年9月,船员公司认真总结原中国远洋、中国海运两大集团所属船员管理单位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对公休船员加强教育管理的有效做法,结合船舶党建工作向岸上船员休假期间延伸拓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了《关于加强公休船员党支部建设的管理规定(试行)》,规范化加强船员党员在岸公休期间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2018年12月,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与“中远海运玫瑰”轮通话精神,团结凝聚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澎湃力量,公司党委探索公休船员党支部与海嫂联络站联学共建,推进船舶岸基同步学习贯彻,在船工作、在家公休联动开展,实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员全天候。

  ——2019年11月,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公司党委将“红蓝共建”作为加强公司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提出了“政治统领、创新驱动,多措并举、多方保障”的总体思路,推进规范化、常态化、信息化。

  ——2021年8月,公司党委结合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明确“线上线下互动、船舶岸基互通、船员海嫂互助”的工作路径,并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关心关爱船员为重点,开展“五个一”载体活动。

  ——2023年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中,公司党委把“红蓝共建”这项具有中远海运特色的做法进一步提炼并持续深化。

  ——2024年6月25日,中远海运“红蓝共建”示范基地建成启用。示范基地集党史学习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与“中远海运玫瑰”轮通话精神实践成果展示、航海文化教育、企业发展史及企业文化教育融为一体,在服务好中远海运系统船员和海嫂的基础上,加强与业内各方共建共享,使示范基地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学习党史的“学习教育基地”;成为长效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与“中远海运玫瑰”轮船员通话精神的“实践展示基地”;成为汲取中远海运集团“大国船队”创业发展精神、接续团结奋斗的“宣传教育基地”;成为赓续“支部建在船上”的党建优良传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以“红色航程”引领“蓝色港湾”、以“蓝色港湾”支撑“红色航程”的“品牌共建基地”。

  ◆主要做法

  船员公司党委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与“中远海运玫瑰”轮船员通话精神,践行为船员谋幸福的初心、为航运谋发展的使命,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创新思维,在组织开展“红蓝共建”过程中,从目标任务、方法路径、核心内容、工作机制、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规范做法和有效经验,并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以机制建设优化强化,实现了组织运行规范化、教育管理常态化、绩效考评标准化、基础管理信息化、典型经验示范化。

  (一)聚焦“一个目标”,打造特色党建品牌

  船员公司坚持守正创新,提出在“船员聚焦之地,建设红色战斗堡垒,构筑蓝色温馨港湾”的构想,坚持“政治统领、创新驱动、多措并举、多方保障”的工作思路,在不断推进公休党支部组织管理工作全覆盖的同时,狠抓海嫂联络站建设,持续深入开展“红蓝共建”品牌创建活动,聚焦“打造团结船员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服务广大船员的阵地”这一目标,把“红蓝共建”打造成具有中远海运鲜明特色的党建品牌。

  (二)坚持“两个并重”,明确工作思路方法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统筹与基层实践并重。学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贯彻落实上级的要求与服务船员党员和海嫂实际需求有效结合,既发挥“红蓝共建”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又发挥休假船员和海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坚持继承传统与探索创新并重。既把原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两大集团的好传统好做法传承下来,把基层组织的基本特征与网络平台的技术特点有机结合,又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牢牢把握“建”这个根本,突出“带”这个关键,创新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和“红蓝共建”的方法和举措,充分体现公休船员党支部的特点和规律。

  (三)围绕“三互路径”,提升共建工作质效

  一是船舶和岸基互通。发扬“支部建在船上”优良传统,把公休船员党支部作为船舶党支部在陆岸的延伸,搭建起船舶与岸基互联互通的桥梁。通过陆岸党支部与公休船员党支部、海嫂联络站结对共建,一方面,以“红蓝共建”活动为载体,定期向船员家属分享在船船员的工作生活动态,宣贯公司改革发展成效举措,让船员家属更加了解船舶工作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公司“一网两刊两号”等内部宣传平台,及时将关心关爱船员家属工作推送给在船船员,让在船船员安心在船工作,实现船舶与陆岸的无缝衔接。二是线上和线下互动。结合“铁打的船舶流水的兵”船员工作生活特点和休假船员“天南海北”相对分散的实际情况,“红蓝共建”模式注重把网络学习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线上沟通与线下联谊结合起来、微信群QQ群共享信息与固定场地活动结合起来,打好“组合拳”,扩大参与面,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三是船员和海嫂互助。发挥公休党支部和海嫂站的组织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以共建促共情,海嫂站知船员情、解船员难、暖船员心,用真心关心船员和家属,用真情服务船员和家属,逐步成为公休船员和家属的精神依靠;以共建促共管,海嫂联络站组织活动与加强船员管理实现渗透和融入,做到互为依托、多重结合、资源共享;以共管促共育,将公休船员的日常管理、学习教育和家庭亲情活动纳入经常性工作内容,船员和海嫂在活动中互帮互促、感受亲情。

  (四)落实“四个同步”,发挥平台功能优势

  组织设立同步谋划。公司积极推进“红蓝”一体建设,优化调整公休船员党支部设置,重新确定海嫂联络站组织建设及编组方案,规范组织设置,体现特色,持续推进。制度建设同步跟进。制定《关于加强公休船员党支部建设的管理规定》《海嫂联络站整合建设工作方案》和《海嫂联络站整合管理规定》,从结对模式、共建方式、共建内容、活动形式等各方面对与公休船员党支部的共建做出明确规定。职能作用同步发挥。海嫂联络站与公休船员党支部同心协力,积极配合公司的统筹安排,在加强船员安全提醒教育、排查慰问船员家庭、及时做好解疑释惑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障措施同步配套。每年向公休船员党支部回拨一定数额的经费,支持公休船员党支部开展线下组织生活或集体活动,并使其能按规定申请、报销相关费用。公司工会按照工会经费管理使用规定,定期为海嫂联络站开展日常活动提供经费支持。

  (五)建立“五项机制”,常态长效深化落实

  构建目标牵引机制。立足于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着眼于提升船员队伍素质,致力于“休假船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建立健全服务“红蓝共建”需要,打造世界一流船员队伍的目标牵引机制。在构建组织动态衔接机制上,分别从组织建设、休假党员管理、工作交接等方面入手,确保“红蓝共建”工作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在构建教育管理服务机制上,常态化开展船员公休党支部“五个一”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让休假船员党员在学习上不断档,持续提升政治业务素质;构建典型示范激励机制。开展“十大杰出海嫂”的先进典型评比活动,选树培育“红蓝共建”方面的先进典型个人和组织,并作为“海上十杰”“两优一先”等公司先进典型评比条件之一,促进海嫂争先创优意识和提升履职尽责动力。在构建作用发挥长效机制上,以落实公司“安全之家、温馨之家、幸福之家”建设为载体,形成公休船员党支部、公休船员工会小组、海嫂联络站“三位一体”聚焦效应,团结动员更多力量,解决船员家庭困难、解决船员后顾之忧,切实发挥海嫂联络站团结互助、构建和谐和公休船员党支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作用。

  ◆工作成效

  (一)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显著增强

  通过“红蓝共建”,把中远海运“支部建在船上”党建传统优势延伸到公休船员和船员家庭,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并通过党建带群建,实现党的群众工作有效落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神经末梢”。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通过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的优势互补、互融互促,让船员和家属始终与公司在思想上同频共振,船员家属全力支持船员在船履职,公休船员自觉服务船员家庭、提升自身素质,进一步稳定了集团近5万名船员的“大后方”,有力推动了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强化了船员管理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广大船员逆行出征,全力保障全球物流链、供应链畅通,全力服务“大国船队”平稳运营,为助力“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服务保障与团结凝聚有效提升

  “红蓝共建”活动中,公司科学规划、整体谋划,整合了原中远、中海两大集团相对零散、重叠建设的海嫂联络站资源,拓展海嫂联络站建设网点,海嫂联络站服务船员近2万户,公休船员党支部实现了所属10554名船员党员教育管理与海嫂联络站归属对接全覆盖。公司依托“红蓝共建”平台,当在船船员家中遇到困难后,公休船员党支部和海嫂联络站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协调解决或者上报公司协调,解除在船船员的后顾之忧。2023年,先后在陕西、辽宁、天津、上海等地组织开展“红蓝共建”活动63场次,慰问船员家庭1516人次。

  (三)平台功能和品牌效应充分彰显

  通过创建特色站点、开展特色活动,设立示范站、加强好经验好做法的交流与推广等,在树立品牌文化的同时,增强了影响力和带动力,延伸了党建的职能和作用,公司党委依托“红蓝共建”平台,开展“海上十杰”先进典型的培育选树,其中“十大杰出海嫂”的评选表彰,凝聚了广大船员和家属,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同时,充分利用“红蓝共建”平台驻地社会资源,通过积极开展与主管部门、街道社区、航海院校等单位的联建、联谊活动,有效助推了公司中心工作、传播了航海文化。在推进“红蓝共建”过程中,创建了党建共建、资源共享、业务共促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打造了一张靓丽的中远海运基层党建创新特色品牌。

  ◆工作思考

  一是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形成党建引领的先导力。开展党群联建共建,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融入党建、群建、共建的各个环节、各个主体、各项任务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统筹处理好基层党支部与群众组织、基层党员与职工群众、企业内部组织与社会外部单位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动员优势、资源统筹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将抓党建、抓发展与抓服务统一起来,形成党建示范、群建助力,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必须多方协同、优势互补,形成共建共享的合力。开展党群联建共建,必须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要上下同欲齐发力,加强顶层设计,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细化具体举措,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组织创新思路、积极作为。相关业务单位左右协同肩并肩,充分发挥不同组织、不同单位的作用与优势,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优化手段。依托这一载体打造合作平台,激发党群组织的服务活力,最大程度利用好各种有利资源,落实好基层联系点、共建结对子等机制,变“单独用力”为“条块合力”,提升共建共享的整合力。

  三是必须聚焦中心、融合发展,形成服务大局的推动力。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融合发展,始终聚焦企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优化组织设置、加强活动策划、推进作用发挥。通过“党群连心”“党群共建”,引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参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等中心工作,将党建工作、群众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治理优势,实现党建工作和基层治理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四是必须落实责任、明确机制,形成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带群建活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主动探索和创新基层工作新路子,有效整合党建优势资源;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保障,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让所有党员行动起来,调动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基层党组织和职工群众首创精神,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