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李大钊 |
发布日期:2024-10-11 作者:蒋立兵 字号:[ 大 中 小 ] |
情感码头 李大钊先生诞生于河北唐山乐亭县的大黑坨村——一个盛产苹果的小村庄,距离我的家仅有49公里。抵达这里时,见到的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农家小院。院门略显简陋,院内有一位老者热情地接待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有游客询问先生的牺牲情况,老者缓缓说道:“先生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那年他只有39岁。”那低沉的语调令在场的人都陷入了沉思。 小院的东厢房内摆放着四张陈旧的小黑桌。大钊先生幼年丧父失母,由爷爷抚养长大,叔叔则在他年少时教授学问。正中的房间是客厅,里面有一个火炕,上置着一张方桌。先生与赵纫兰女士的住所布置简单,墙上挂着他们的黑白照片。从窗户望出去,可见院内一株见证岁月的丁香树。东屋内还有一个小套间,书橱、小桌和一盏油灯便成了先生的书房。 继续深入,是先生家的后院,院墙上挂着一把镰刀,地上放置着一架古老的犁。这里的一切显得如此普通,甚至有些简陋,让人难以将其与先生早稻田大学、北京大学的教授身份以及党的奠基人的伟大成就联系起来。伟大并非与生俱来,究竟是怎样的因素孕育了先生的丰功伟绩,让先生成为了伟大的革命先驱。这一刻,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五峰山坐落于河北秦皇岛昌黎县城北,与著名的碣石山相邻。这里是李大钊先生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先生曾八次登临五峰山,并在韩文公祠居住,《马克思主义观》这一重要著作便是在这里完成的。 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天空湛蓝,万里无云。进入景区大门便是赤旗广场,四周是一面面浮雕,生动记录了先生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党的建立的光辉奋斗历程。乘坐大巴蜿蜒而上,山顶矗立着先生的半身雕像,旁边是迎风飘扬的党旗和刻有入党誓词的铭牌。雕像后方的旗杆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游客们在雕像前驻足致敬,献上洁白的花朵以示缅怀。 从雕像所在位置向下走,再攀登另一个山峰,便可看到另一座雕像。先生身着长袍,眼神中透着敦厚与坚毅,凝视着他深爱的这片土地。我仰望着雕像,默念起先生写在《青春》中那段激昂的文字:“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再次登上五峰山,正值雨后。这一次我选择了徒步攀登,也感受到了山峰的陡峭与路途的艰辛。一路攀爬,我颇感疲惫,恰似带着一份沉重的历史感。再次站在先生的雕像前,凉意的山风拂过,我仿佛感受到先生当年所经历的艰难与险阻。多少革命先烈如先生一般倒下,又有多少人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敢为天下先,需要何等之勇气与决心?所谓“铁肩担道义”,大概就是这样的担当吧。 先生们是青山,亦是松柏,屹立不倒,守护着这片土地。雨过天未晴,我愿为祖国撑起一把伞,砥砺前行,追寻那未竟的梦想与希望。 【作者单位:中远海运船员深圳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