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尘封的江苏教育总会大楼(附图片) |
发布日期:2024-10-11 作者:周家恺 字号:[ 大 中 小 ] |
史海浮沉 上海老西门附近曾经有栋漂亮的西式会所建筑,与江苏教育总会共同见证了百年前的上海风云变幻,最后消失在茫茫历史长河中,只留下了一些记忆碎片。 江苏教育总会由黄炎培、史量才发起,于1905年成立,张謇任首任会长。1909年,总会迁入位于老西门外方斜路与林荫路交界的新大楼。辛亥革命爆发后,张謇与熊希龄、黄炎培等人召集十六省咨议局代表和部分革命党人在上海召开临时政府筹备会。1911年11月15日,代表们在江苏教育总会大楼召开首次会议,决定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作为临时政府的过渡机构。12月4日,留沪代表和章太炎、蔡元培等部分社会名流再次在江苏教育总会大楼召开会议,商定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机构所在地。 辛亥革命成功后,举国求新求变。1917年,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人士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借用江苏教育总会大楼部分楼层作为办公场所,至1927年迁出。1918年,江苏教育总会联合北京大学、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学校社团在江苏教育总会大楼成立“中华新教育社”。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黄炎培等人决定提前召开“五九国耻”纪念大会,于5月6日在江苏教育总会大楼召集上海各学校校长,议定“五七国民大会”提案、口号。5月7日,众多市民群集老西门外公共体育场,举行国民大会,声援五四运动,“是日各界莅会者逾二万人,沿途白帜纷飞如雪片,秩序严肃,洵开空前莫大之壮观也。” 江苏教育总会长期致力于中外教育文化交流,多次组织介绍德国小学教育、美国农业教育等。 1919年初,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访日,胡适、陶行知找了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以推动杜威访华。在蔡元培、梁启超等支持下,江苏教育总会和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单位承办了杜威的访华安排。5月3日和4日,杜威应邀在江苏教育总会大楼作了题为《平民主义之教育》的演讲,由蒋梦麟翻译,潘公展记录。5月12日,正在上海的孙中山特意拜访杜威,两人共进晚餐,并探讨了哲学问题。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赴华讲学。10月17日,罗素应邀在江苏教育总会大楼作了《教育之效用》的主题演讲,认为教育为“今日中国之急务”,其效用一是教人能做事,二是教人能做国民,三是教人能做人。20日,罗素又应邀至江苏教育总会大楼,向出席全国教育联合会的代表发表演讲,介绍了欧美教育方针及利弊。孙中山曾评价罗素为当时“唯一了解中国的英国人”。 除中华职业教育社外,其他学府和社团组织也先后在江苏教育总会大楼办学或办公。现今上海海洋大学前身是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12年初创时,曾临时借用江苏教育总会大楼三楼为教室,翌年8月迁出。由黄炎培发起成立的南洋公学同学会是我国高校最早的校友会组织之一,1916-1918年,其办公地点就在江苏教育总会大楼。1919年,刘海粟、吴昌硕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美术团体——天马会,并于当年10月23日在江苏教育总大楼内举办了首次画展。 1927年,江苏教育总会因黄炎培等骨干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而停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也于当年迁出总会大楼。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寇对上海南市地区进行了狂轰滥炸,造成老城厢大火十数起。“斜桥至海潮寺及林荫路、大吉路、大林路、江阴街、大佛厂、桑园街等房屋悉遭焚毁。” 岁月沧桑,江苏教育总会大楼虽已尘封于历史,但与其相伴而行的致力于传统教育改革、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投身民族救亡的爱国主义精神仍值得追念。 【作者单位:集团行政事务本部】 原江苏教育总会大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