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辽”轮到“玫瑰”轮的启示
发布日期:2024-10-11   作者:刘锋   字号:[ ]

  回望从“海辽”轮到“玫瑰”轮那波澜壮阔的中国航运事业历史航程,重温毛泽东主席对“海辽”轮船员起义北归的褒扬嘉勉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海员的殷切嘱托,我们只要通过探寻蕴含其中的精神实质和情感内核,就能够发现中国远洋海运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就能够从中得到如何实现“航运强国梦”的借鉴和启示。在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三点看法。

  ◆思想领航方能行稳致远

  “海辽轮”起义前,中共香港工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对国民党政府驻港企事业单位开展统战工作,派人与“海辽轮”的船长方枕流多次联络,在极其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成功组织起义。“海辽轮”的成功起义是我党直接领导的结果。而接下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航运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沧桑巨变的历程,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技术广泛应用,行业人才辈出,实现从跟跑、陪跑到领跑地位的转变。

  从革命、建设、改革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坚持对航运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交通强国、共建“一带一路”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本行业本企业作出十一个方面重要指示批示,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2018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与“玫瑰”轮通话,更坚定中远海运5万名船员“为国远航”的决心和信心。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航运强国”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与“玫瑰”轮通话精神作为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促进党建融合深度发展;弘扬“支部建在船上”优良传统,坚决落实船舶建立党支部以及配备船舶政委制度,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不动摇,不断提升船舶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让党旗在“浮动的国土”上高高飘扬。

  ◆信念坚定方能百炼成钢

  “海辽轮”在起义过程中受到国民党海空武力封锁,面对重重困难,方枕流船长带领全体船员冒着生命危险与敌方斗智斗勇,表现出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1968年4月25日,“黎明”轮冲破封锁禁运,开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南北航行;1978年,“平乡城”轮从上海港起航赴澳大利亚,开辟了中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979年,“柳林海”轮横跨太平洋,正式开通中美海上航线。实践证明,中国海员们不惧工作的困难和身心的压力,始终是航运一线的“海上逆行者”。

  坚定的信念是“永不凋谢的玫瑰”,其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助人扬起前进的风帆,正如海明威所说:“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强调:坚定信念,就是坚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以坚忍执着的理想信念,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外部环境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法规政策调整等因素,给航运事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作为新时代航海人,我们应始终怀揣着对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发扬先辈们用热血和忠诚铸成的“海辽精神”,承接习近平总书记与“玫瑰轮”通话时寄语的嘱托和期望,勇敢面对风险和挑战,兢兢业业履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为国家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逐梦前行方能再续辉煌

  在新中国航运史上,“海辽”轮是一个里程碑,而“玫瑰”轮是又一个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与“玫瑰轮”通话时提出的“促进国家航运事业和全球贸易繁荣作出更大贡献”的期待,为新时代中国海员们定下了不懈奋斗的目标。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新能源的应用、智能化的推进,让航运业跨入了新时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了推进航运业全面深化改革,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是实现“航运强国”的重要路径。作为新时代航海人,我们必须沿着深化改革步伐,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以更加创新的精神推动行业发展,在建设航运强国新征程上续写时代新篇章。(作者单位系中远海运船员深圳分/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