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科技新兵”为劳动者撑起“绿荫”(附图片) |
发布日期:2024-08-16 作者:李琳 字号:[ 大 中 小 ] |
新质奔涌 在酷暑天让一线员工享受别样的“绿荫”,这片绿荫背后,是科技改变生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中远海运绿色发展赋能了新质生产力的跃升,而喷涌而出的新质生产力不仅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更是实实在在改善了一线劳动者的工作环境——远程遥控代替人战高温、无人机巡检辅助人战高温……“科技新兵”不仅事半功倍,还能驱赶暑热,得到了广大一线员工的好评和青睐。 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让我们通过若干案例,感受新质生产力为一线劳动者撑起的那片“绿荫”。 远程遥控,减少码头户外露天作业 8月6日下午3点,刚下过短时阵雨的长江边,暑气丝毫不减。但在中远海运港口武汉码头,蓝色桥吊正上下作业,井井有条地抓取集装箱,码放在来回穿梭的无人集卡上;在与码头联通的铁路场站旁,装卸作业也井然有序,几乎看不到露天作业员工。骄阳似火对于自动化无人码头而言,似乎威力大减。 据悉,自中远海运港口武汉码头投入运营以来,通过智慧港口作业能力的不断升级,大幅改变了传统码头露天作业的场景。无人集卡、远控操作设备、智能理货、无人闸口这些智慧港口的新质生产力改善了工作环节和作业效率。 如今,不论是白天气温较高时段,或是夏季的强对流暴雨,智慧港口的这些科技新兵都能稳定持续投入生产作业。目前只有集装箱场装场拆中心场站有若干员工在做好防暑保护前提下露天作业,而其他岗位室外区域几乎不再有冒着酷暑作业的员工。 无人机巡检,提升集装箱堆场监管效能 8月1日,上海迎来了首个高温红色预警,堆场的户外温度直逼50℃。中远海运集运及上海分部箱管中心赴奥吉实业华东路堆场,首次尝试采用无人机巡检。工作组同事和手持遥控杆,头戴AI眼镜的无人机操作员一起专注地盯着手机屏幕内巡航拍摄传输的实时画面。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在空中翱翔,自由穿梭在堆场道口、集装箱堆垛区域、修箱区域、物料仓库、场内通道之间,还能根据现场指令,悬停在检查区域。 “无人机巡检”这一技术性的创新应用以地面检查无法达到的角度开展全面巡查,显著降低恶劣气候条件下开展工作的难度,规避安全风险,提高巡检工作效率,以俯瞰和不同高度的近距离平视查看整个堆场的场地规划布局、堆垛码放质量、高空照明设施、全方位围栏巡查、污水处理等设施情况。 机器人出马,改善作业环境守护健康 还记得5月份,在鑫三利青岛堆场出品的首台智能集装箱地板槽打磨机器人吗?尽管目前在试运营阶段,但员工们在炎炎酷暑中,已真切地看到并感受到了他们所期盼的“绿荫”。 传统上,这项工作要求一线员工在集装箱内(夏天最高可达50℃)全副武装,佩戴头盔、口罩和防毒面罩,层层防护,以保护自己免受打磨产生的粉尘的侵袭。而如今,在鑫三利青岛堆场,仅遥控按键操作,机器人即可进入集装箱内部,代替人力完成打磨任务。 该机器人由三维对准平台和打磨机器人两部分组成,通过简单的按键操作,即可在打磨过程中精准实现7个打磨刷与槽口的无缝对接,同时,它还具备自主行驶、精准归位以及先进的避障功能。使用机器人后,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能力达60%以上,同时还能降低员工进入粉尘环境时间,在严寒或是酷暑中有效减少员工户外作业时间。 青岛中远海运下属连云港流体公司研发的洗舱机器人,集成了最新的智能识别、运动控制、自适应吸附和水射流等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能够适应不同船型的清洗需求,无论是大型货轮还是小型船舶,都能实现高效、精准的清洗作业,大幅提升船舶清洗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该洗舱机器人能够通过远程操控,有效避免了船员在高空作业中的风险,减少了对化学清洗剂的用量,大幅降低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环保效益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