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远海运集运征服“魔鬼弯道”安全保障风电运输攀高峰(附图片) |
发布日期:2024-07-26 作者:吴杰 字号:[ 大 中 小 ] |
本报讯 通讯员 吴杰报道 在老挝的阿速坡省,有一处被当地人称为“琅勃阿秋”之弯的地方,意为岩鼠都害怕的弯道,中国人则将其称作4号“魔鬼弯道”。7月初,武汉中远海运集运成功征服“魔鬼弯道”,顺利完成老挝孟松600MW风电项目里程碑第三阶段运输(上图)。 时间拨回今年上半年,因该项目运输分三个阶段,武汉中远海运集运风电专家团队及客户多次来到此地进行路勘。这条蜿蜒如蛇的泥路如同一道万米高山挡在中方团队面前。“遇山开山,逢水建桥”是中远海运人解决问题的专业精神。然而,他们不仅要面临技术难题,还需要与时间赛跑,即前两个阶段的运输要尽可能给第三阶段在“魔鬼弯道”的运输留出足够的时间。 7月6日早上9点,武汉中远海运集运车队承载着第三阶段运输货物——第82套风机机组缓缓驶向4号“魔鬼弯道”。而就在不远处,有道人影正站在弯道的高处俯瞰整个车队前行,他是武汉集运项目经理陆旭。前一日一夜未眠的他,此刻既紧张又兴奋。他右手用力地握着对讲机放在嘴边,左手紧捏着“技术方案”的文稿。这次过弯道的“技术方案”是武汉中远海运集运专家组历时2个月的心血凝成,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都是经过实践反复验证,经过各方一次次谈论研究而来。最终通过审核并逐字逐句传达给项目部成员、车队指挥、车头司机,乃至操板技工。一切准备就绪,最终定于7月6日9时整准时出发。 4号“魔鬼弯道”距离山下一号堆场约45公里,是通往4A区机位的第17套风机机组必经之路。整个弯道路段直线距离约5公里,但实际行驶距离约8公里,包括5道连续U型弯,其中最大转弯角度150°,最大坡度14%。车队采取以动力车头为主的并行编队逐个过弯,包括指挥车、前部动力车头、轮毂车、叶片车、塔筒车、机舱车以及尾部动力车头和维修工程车。本次最大的重点和难点是叶片车过弯和机舱车爬坡。在武汉中远海运集运的专业开道技术和分层动力技术加持下,这些挑战最终被顺利克服。现场除了相关人员,还有慕名而来的周围村民,也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在服务“一带一路”共建中,武汉中远海运集运将持续以高效的服务、强韧的供应链物流运输能力,为“中国制造”“出海”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