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制造”出海“带货”
——厦门集运助力国产引航艇出海记
发布日期:2024-07-12   作者:刘容杰   字号:[ ]

  一带一路 中远海运印记

  6月28日上午10点,常熟港区码头边,一声鸣笛声响起,标志着厦门集运福州分公司成功完成了闽北内陆地区首艘国产引航艇的全程供应链出运。

  本次“出海”的主角是一艘完全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长21米、宽4.8米、高5米、总重达38吨的多功能引航艇。“出海”的起点位于福建北部山区的南平市,终点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向延伸带上的斐济岛。

  2018年11月,中国与斐济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如今,中国已成为斐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斐济有望借助中国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实现港口和造船业的现代化升级。在“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大背景下,正是中远海运集团数字化供应链战略的不断纵深推进,使得中国内陆地区的“中国制造”能够通过“汽运+驳船+干线海运”的多式联运方式完成环球之旅。

  从接到本次出运任务开始,厦门集运福州分公司的延伸团队在集运总部的大力支持下,立即行动起来,由厦门集运供应链小组牵头报关、大件货、散船小组组成的项目团队提前与工厂对接,参与到引航艇的设计改造环节,与工厂设计团队一起修改设计图纸,通过灵活拆装的方式,降低了引航艇的出运高度,将原有体积减少了约10%,为客户节约了运费,也优化了产品后续批量出运的方案。厦门集运项目团队还利用大件货物运输经验为厂家设计了重量轻、钢性好、易装卸的可重复使用的艇架,前期准备工作得到了工厂、贸易商的一致认可。

  在运输方案方面,项目团队考虑到南平地区山区地形复杂、海拔变化大、坡陡弯急路窄、隧道多且高度受限等复杂路况,经过多次现场勘查和过程推演,及时替换了原有“陆转海”的普通大件运输模式,改用通过南平闽江水道驳船运输至福州马尾港,再用甲板驳运至江苏常熟兴华港,最后衔接上干线海船。这套方案充分考虑了安全、效率与成本之间的平衡。

  方案重要,执行更加关键。在运输过程中,项目团队成员积极协调路政、交警、海事等部门,确保全程运输的无缝衔接。尽管遇到了暴雨、交通管制和干支线船期衔接等困难,项目团队始终保持与供应商及客户的充分沟通,专业积极的态度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在全公司的支持和关心下,项目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实现了厦门口岸首艘国产引航艇的安全出运。接下来,还将有3艘引航艇的出运需求正在有序对接中。

  引航艇的成功出海让厦门集运福州分公司积累了大件运输的宝贵经验,更通过这次合作,加深了客户关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有力的物流支持,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本次国产引航艇“出海”记,正是中远海运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践行和服务“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