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在斯坦利公园(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4-06-21   作者:孟祥宇   字号:[ ]

  生活潮

  夏初,船靠温哥华,远方抢先映入眼帘的是通体绿色的狮门大桥。80多年来,这座巨大的钢索斜拉桥静静地矗立在布拉德内湾,连接着高楼林立的温哥华市中心商业区和遍布民居的北温哥华地区,也如门户般迎来送往着一艘艘连接世界的巨轮。

  巨轮静静划过水面,穿过桥底。前方,码头上桥吊已高高耸立,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致意。船艉,成群的海鸥叽叽喳喳地伴飞,仿佛在争先恐后地对我们说:“欢迎你们,远航而来的海员。”右侧,是翠绿的斯坦利公园,世界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这里原始红杉遍布、参天巨木林立,骑行者、轮滑者、慢跑者勾勒出公园的轮廓,用充满活力的运动轨迹描画出灵动的曲线,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靠妥码头已近傍晚,但阳光依然照亮着这片大地。打电话叫来码头安保穿梭车,几分钟后就来到码头大门。

  “温哥华,我来了!”出了码头,首先要通过的是一座连接港区与市政道路的立交桥,两座1995年安放的中国传统石狮子威严地守护着这一交通要道,纪念着温哥华港和上海港建立的友好关系。20多年后,我依然是从上海出发来到此地。我轮靠泊的DP码头位于市内,下了立交桥步行不久就进入熙熙攘攘的闹市。穿过广场,沿泛太平洋酒店外侧便来到海边。这里靠泊着无数游艇和帆船,恍惚间我以为自己回到了游艇众多的青岛奥帆基地码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相似的景致更容易勾起对家的思念。

  岸边的骑行者、徒步客明显多了起来,有海滨步道连通,这里也算是斯坦利公园的外围了。随机走进路旁的自行车租赁店,店内只有一名年轻店员。我表明了来意,他告诉我留下本地电话和地址就可以把车骑走。我说自己是海员,没有当地电话和地址,他闻之神情一变,立刻热情起来,说只需留下船名和海员证复印件就可以了。按照他的指导,做好登记,来到车旁。根据我的身高和骑行习惯,店员调节好座椅高度。戴好头盔,收好他留下的紧急联系电话号码,没留下一分钱押金的我开始了斯坦利公园骑行。

  初来乍到,我选择了传统的环公园道路,大概有10公里长。环公园的道路沿海边而修,从最外侧的海岸边向内分别是步道、自行车/轮滑道和机动车道,道路上隔三差五就喷绘着对应的标志,两侧也不时矗立着路标,一目了然。骑行在左手森林右手海湾的道路上,不时闪现的历史人物雕塑和成群结队散步的大鹅让我放慢了速度。一处处雕塑是城市历史的记忆,一群群闲庭信步的大鹅是城市美好的写真……

  “ON YOUR LEFT……”放慢速度的我经常被一辆辆由骑手高呼着“左侧超车”的自行车追越。自行车道上时不时会出现“超车请大声提醒”的指示牌,就是提醒超车时要让对方知道。尤其是靠近儿童娱乐场所或沙滩浴场,骑行者是一定要下车推行并让渡路权的。

  沿着路牌提示,我一路从公园骑上了狮门大桥。我骑行在狭窄的自行车道上,奋力蹬踏着上坡,每遇小平台就稍事休息,同时也享受一下从大桥视角看看桥下巨轮通过的感觉。在桥上骑行是不允许超车的,因此,每一次在小平台停车休息,都是后面骑车人追越的机会。下桥后,我回头一看,仍有一队自行车跟在后面,我赶忙让道。夹杂着一声声“THANK YOU”的招呼,一溜车队带着风声鱼贯而过。

  想趁着天色还亮赶快上桥回去。然而,下桥容易上桥难,这一路从单行道骑过来,怎么上对面车道回去呢?等了片刻,遇到一位骑车人,我赶忙问路,他笑着说他是一路骑行跟着我过来的,然后指给了我回去的路。临别之际,他挥着手高声说:“享受你的骑行哦。”

  再次上桥,再次奋力爬坡,我从车水马龙的世界再次回到宁静宜人公园。参天的巨树间,有深入林间的小道;繁茂的灌木丛后,是一汪湖水点缀其间。一位朋友曾给我留言,说海员本就该是世界公民。骑行在斯坦利公园里的那一刻,我深感如此。

  【作者系挂职船舶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