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高空作业事故的预防
发布日期:2024-06-21   作者:边海涛   字号:[ ]

  在船上,高空作业是不可避免的一项危险工作,时常会有高空跌落事故发生。从最初规定2米及以上高度为高空作业,到后来船员工作实操中发现1.8米高处人员也可能跌落受伤,便规定了只要因跌落导致的受伤都属于高空作业事故。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如何防范高空作业事故,谈几点建议。

  高空作业前要提前做好工作规划。通常来说,船上工作都是按照整体的保养计划进行的,如船舶上计划更换某段钢丝(除非特例),根据保养计划提前就该知道什么时候该更换了。众所周知,船上工作大多都是受天气的影响。其中,甲板作业受天气影响最大,机舱作业因在室内作业,故受天气影响最小。比如前文提到的更换钢丝,狂风大浪、大雨瓢泼时是无法开工的。所以计划作业前,应留意近期天气是否合适,该提前执行的,就要提前;如遇天气不适合,就应延迟推后,禁止在天气不佳时,不考虑后果地强行开工。

  当然,码头装卸货期间,卸货工人是全天候操作,紧急情况下挑灯夜战也是常有的,但船上各类设备保养是有计划性的,为何不提前计划,比如说按照保养计划10月底要换钢丝了,8月就要有数了,做好备件、材料等准备,针对未来的航次等各种情况综合考虑,宜早不宜迟,10月中旬之前就尽量先干完。

  高空作业前要充分做好风险辨识。高空作业前,无论是否是有经验的熟练水手进行,提前强调注意事项和作业培训必不可少,不仅要做好风险辨识,还应做好相关准备,如备件、工具、精神状态、防护装具等。同时,还得重点考虑而作业时间,鉴于海上气候变幻无常,是安排在上午作业还是下午作业,作业环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培训整个流程、作业注意事项,都要按照《清单法作业》目录,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不能因为有过经验就放松警惕,避免过度自信。同时,也要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刷生活区前脸和抹钢丝油注意事项就不完全一样,如需要用到跳板,跳板的升降需要跳板上的人自己操作;大桅上作业提前通知驾驶员,关闭雷达并在雷达开关处张贴明显警示“大桅作业,禁开雷达”等。

  高空作业时要严格执行作业程序。船上的很多工作,很多时候不一定是不会干,也不一定是不知道其中的危险,而是不严格执行要求,比如安全帽问题,个别人就是不愿意戴,无论怎么强调提醒,就觉得戴着碍事。不论什么时候都有这样存在侥幸心理的人,可事故往往就容易在这样的侥幸心态下发生,不配戴安全帽,风险系数会成倍增长。

  必须严格执行的是整个规定程序。按照作业流程,但不限于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风险评估,天气海况风浪人员水平状态等,船舶有明显摇晃时避免登高作业;二是得到许可,这种危险工作必须得到船长的批准才可作业;三是PPE齐全,常规的安全帽、工作鞋自不必说,还要用上防坠落器,五点式安全带等等;四是专门的协助人员(升降工具用桶或者帆布袋装妥,严禁抛扔工具或工具插在腰间)、观察提醒周边情况(禁止任何人在高空作业下行走)、保持通讯畅通等;五是作业人员自行检查lifeline生根、绳结、安全带,并保持精神集中,攀爬时候三点原则,尽量缩短工时,避免长时间处于危险环境;六是船上的工作,任何人切勿侥幸,所有要求都要严格执行。

  据多次事故记录看,越是危险的高空作业,如抹钢丝油这种最高十几米20米的坠落事故还少,倒是1米2米高处坠落的事故更多。基本上,公认的危险工作,都会按照规则要求谨慎去做,安全问题反而不易出现。往往是那些认为操作简单危险系数不高的工作,一旦掉以轻心则极易出现危险。因此,无论何种作业,都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实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最好的工具就是安全规则!

  (作者单位系远翔湖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