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化工码头党支部—— |
“党建+技术集成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附图片) |
发布日期:2024-06-21 作者:张苏姜 字号:[ 大 中 小 ] |
【党旗飘扬在基层】 谋创新就是谋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福建中远海运化工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化工码头)党支部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本行业本企业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主业专精”发展战略,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大力实施技术集成创新赋能行动,党支部充分发挥“主心骨”“方向盘”作用,保障科技创新这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核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福建化工码头坚持聚焦数字化运营,强化安全生产驱动力,结合“工业互联网技术+安全生产”,创新打造综合监管新模式,加快推进智慧安全库区平台建设,以安全生产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目标,成功上线巡检任务、设备报修、员工培训等9大模块、32个功能,融合隐患排查、上报与巡检系统,推动作业票的管理、审批从纸质化向电子化全面转换,根据各部门使用反馈,不断整合功能,化繁为简,使库区作业更简单高效。 针对库区消防喷淋与泡沫管线进防火堤前阀门以及配套供电、自控部分进行改造,公司党员干部带头实施消防阀门手动改远程控制技改项目,对接DCS系统,极大提高了事故应急救援效率及现场救援人员人身安全,降低事故救援的次生伤害,消除消防安全隐患;投用无人机主动防御系统,采用GPS导航诱骗防御技术,对采用卫星导航定位的无人机接收的卫星导航坐标信息进行欺骗式干扰,实现驱离和区域拒止功能,解决公司在库区空域安全防控薄弱的问题,实现了空地全方位、全天候安全防护,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安全平稳开展。 福建化工码头积极落实“双碳”行动,聚焦绿色低碳智能转型发展,新建油气回收装置,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利用干式真空泵对吸附塔进行真空再生,在吸收塔内对高浓度烃蒸汽进行吸收,大大降低VOCs排放和用电,库区油气处理能力从原先的500立方米/小时提升至1300立方米/小时,加倍节能减排。 项目建设期间,公司党员勇挑重担,积极应对边生产边施工的困难和压力,以横道图赢得值管理为导向,以石化行业设计和施工规范为依据,严格落实关键方案集中审核,分部分项工程专项验收,确保新设备顺利投用试运行,试运行效果经监测,排放指标稳定在6克/立方米以下,远低于规范要求的25克/立方米的标准。下一步还将计划加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安全预警,并启动光伏发电项目,利用现有办公楼、辅助楼屋面增设光伏设备,大幅降低用电成本,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新趋势。 福建化工码头以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抓手,加强人员配备、资金投入、设备设施、制度保障等建设,在党员团队带领下,以液化品仓储专业管理和技术创新实践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库区现场为主阵地,推进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专利申请工作。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平台凝聚员工智慧力量,激发员工创新意识,力争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创新能力强、层次水平高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储备与支撑。 目前,福建化工码头成功申报2023年第五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正推进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工作;同步开展知识产权申报工作,提交5个软件著作权和5个新型实用专利。完善VR应急指挥沙盘项目,利用全场三维模型,提供应急指挥及人员疏散依据,引进防爆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AI智能巡检、报警、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功能,提高巡检效率。 2023年以来,福建化工码头党支部持续推进智慧库区项目和自动化技改项目,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发扬劳模工匠精神,搭建数智化安全监管体系网,不断提升本质安全管理水平。在聚焦化工工艺及中控系统配套技改项目、雷电预警项目等重点项目开展的同时,推进创建联合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落地,专项研究智慧库区、智能设备、自动监测等项目,提升科技软实力。 后续,福建化工码头党支部将持之以恒抓好数智赋能,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以“党建+技术集成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力书写科技创新新篇章。 新建的油气回收装置使库区油气处理能力提升至1300立方米/小时,并采用低能耗的吸附吸收工艺,大大降低VOCs排放和用电,加倍节能减排 VR应急指挥沙盘集成现场监控、人员定位、储罐内工艺数据信息、毒害气体泄漏模拟及虚拟逃生路径等信息,指挥人员可直观掌握事故应急区域内处置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响应措施,提高应急响应效率,降低事故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