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博士的“圆梦”之旅(附图片、编者按)
——记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远海运特运货运技术工程经理袁梦
发布日期:2024-06-07   作者:徐丘濂 黄贤清 朱鸿博   字号:[ ]

  编者按:5月17日,广东省总工会发布《关于表彰2024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的决定》,中远海运特运货运技术工程经理袁梦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5月31日,南方工报“向新而行”五一系列报道对这位工科博士、技术专家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新能源汽车、新兴风电装备、战略性大宗商品……目前,这些代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新质生产力要输出海外,海运仍是最优选项。如何将这些产品更安全、更稳妥地送出去?一直是特种货物运输领域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从1天缩短到5分钟!日前,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特运”)工程车辆智能配载功能重磅上线,这意味着工程车“出海”运输配载设计效率有了飞跃性的提高,既优化客户体验,也标志着该公司智能化产品开发迈上新台阶。这背后,是由袁梦带领的数字化转型小组团队历时近两年的创新攻关。

  2017年5月,工科博士袁梦加入中远海运特运,开始他在特种货物运输领域的“乘风破浪之旅”。其间,他参与公司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评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技术创新成果2项,获专利授权20余项,发表EI收录国际会议论文6篇。近日,身为中远海运特运货运技术工程经理的袁梦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研发智能系统 全船配载时长从1天缩短至5分钟

  加入中远海运特运后,袁梦在数个岗位中得到历练,2022年10月出任该公司数字化转型工作小组副组长,随之承担起“特运智能配载系统”的研发工作。他深知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具体应该怎么做,作为货运技术领域专家的他也坦言“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要走好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必须组建一支‘专、精、特、新’的算法团队。”得到公司的支持后,袁梦与工作小组深入全国各地的高校,寻找算法领域专家。“我们用特运纸浆配载的实践案例形成基础技术标,积极邀请行业专家投标,从中遴选最合适的算法专家。”很快,一支专业的特种船数字化转型算法团队应运而生,为数字化转型小组工作奠定基础。

  “数据是智能产品研发的基础,如果运用错误的数据去开展智能项目,将满盘皆输。”袁梦说。产品研发初期,团队需要对所有主营船舶造船数据进行一一采集核对。

  然而,部分老旧船舶图纸缺失、数据失真等问题层出不穷。他带领团队与船舶设计院、船厂反复沟通,搜集一手图纸数据。对于仍旧缺失的部分数据,“安排专家到现场进行精细化测量采集,力求将所有船型的数据采集到位”。

  经过团队一年多的夙夜不懈,2023年12月,特运智能配载系统成功上线。该平台覆盖集装箱、纸浆、汽车,以及半潜船模块等多个特种货物领域。“输入货物具体数据,即能自动生成全船的可视化配载方案,还可生成标准报告并推送给客户,不仅极大提升货物配载效率,用户体验也得到质的飞跃。”袁梦踌躇满志,“未来,智能配载系统将对客户开放,也就是说,客户在自己的电脑前,即可一键生成最优配载方案。”

  特种船装载特殊,对船舶配载有很高要求。以往,在工程车辆的传统配载流程中,配载人员使用专业软件进行“预配载”,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熟悉复杂的操作流程。配载人员需要将货单中的各车型转化为车辆外形图,在熟悉船舱结构的前提下,将货物逐一放入船舶图形中进行“试探性装载”,在反复尝试中逐步追求货物配载的最大化。配载过程中,配载人员不仅需要考虑货物吊装安全、积载位置、绑扎系固可行性等技术要求,还需要尽量简化现场操作,确保装卸效率。“通常,即便在货物资料齐全的情况下,经验丰富的配载专家仍需花费1天以上时间才能完成全船的配载工作。”袁梦介绍。

  2023年5月,随着特运智能配载系统功能延伸覆盖至工程车辆,配载人员在录入货物清单、选择装载船舶后,系统在5分钟内即可通过智能算法快速生成全船二维配载工程图和三维展示方案,配载设计效率较传统的“专家经验式配载”提升数十倍,极大提升工程车业务运营效率。

  创新商业模式 助力全球航运可持续数字化转型

  风电装备生产能力大部分集中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而风电的需求又是全球性的。目前,单桩和导管架是市场运用最多的风机基础类型,它们适用于近海开发。待近海开发完成,向深远海发展时,漂浮式风机将成为新的趋势。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袁梦早已带领团队开启探索漂浮式风机基座批量运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设计,为漂浮式风电基础大批量运输奠定技术基础。

  如何提升船的运输能力来满足市场需求?如何确保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因技术或船型受到限制?如何结合市场去培育专业人才?袁梦思索后给出答案:“唯有创新才是勇立潮头的根本。”

  过去7年,袁梦共申请了40多项专利,包括老旧平台拆解领域整体性专利成果、新能源车电池温度实时监测方法、汽车船车辆智能监测方法、纸浆吊梁关键工装等。“我们正在构建‘航运+物流产业链经营’的创新商业模式,致力于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通过为更多产业客户量身定制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以点带面推动全球运输及贸易效率,助力全球航运数字化转型。”

  近期,袁梦正在推动中远海运特运与其海外合资公司在半潜船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统一。“很长一段时间,欧洲人都认为,只有他们才能提供航运的最佳方案。如今,他们要与我们共同推进这一标准的制定。这是一种认可。”这让袁梦感到欣慰。

  光头、白衬衫、黑西裤是袁梦的“标配”,他用最简单的方式生活,花更多的时间钻研技术,是“10000小时定律”的实践者。袁梦告诉记者,“南粤工匠”蔡连财是他的同事、上司,蔡连财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激励着他。他也立志成为像蔡连财那样的工匠。

  怀揣梦想,袁梦坚持学习、刻苦钻研。他追求极致的劲头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以专业成绩第一名毕业于中山大学的吴禄彬现为中远海运特运数字化部管培生,他说:“在袁博士身上,我懂得了做项目的要义,掌控全局、严控细节。把从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的过程中,总感觉有些脱节,袁博士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我,使我得到快速的成长。”

  逐梦工程车轻松“出海”的路上,袁梦也成为一名劳模工匠。面对荣誉,他说:“是鼓励,更鞭策我不断前行。今后将持续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参与技术创新与管理革新,为特种运输领域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系中远海运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