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历久弥新的航行记忆(附图片) |
发布日期:2024-05-24 作者:林少辉 字号:[ 大 中 小 ] |
史海浮沉 2014年5月,越南多地发生针对外国企业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造成5名中国公民死亡,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指示。我外交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开展对越交涉,紧急派出跨部门工作组赴越开展工作,协调交通运输部等部门派出3架包机、4艘客轮,安全撤回3860名在越受冲击中国公民。 5月16-20日,中远航运(现中远海运特运)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等困难,及时选调5名经验丰富的远洋船长赶赴指派船舶,出色完成协助接运我国在越南工程人员回国任务。在船期间,5位船长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在船舶航行、进出港通联、组织撤离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确保了任务顺利完成,受到交通运输部、中国海员工会表彰,并被授予广东省“十佳海员”荣誉称号。 本文作者林少辉船长从事35年远洋工作,全程参与当年的越南撤侨行动,如今虽时隔10年,仍记忆犹新—— 2014年5月16日,正在青岛休假的我身患重感冒,嗓子发炎,疼到几乎说不出话。下午4时55分,突然接到公司电话,表示有紧急任务。海员肩上担着的使命感,我毫不迟疑回复:“随时出发。” 5月18日凌晨2点半,响亮的电话声和急促的敲门声将我惊醒:“要出发了。”那一刻,我才知道此行的任务——去越南接同胞回家。 当时,越南发生针对外企的暴力事件,多家中资企业受到严重冲击,3500余名员工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关心中方人员安危,已经先后派多架次医疗专机接回伤病人员,准备再次派出数艘客滚船接侨胞回祖国。因这几艘都是往返于琼州海峡运营的客滚船,既没有赴越南海图和相关航海资料,船员也没有远洋航行经验,所以我被临时指派为其中一船的船长。知道执行这样的任务将面临重重困难,我却也是信心满满,相信自己一定能光荣完成任务。 6个多小时后,我来到了海口,登船走上了“战场”,开启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上了船,才发现船上的航行资料比我想得还要简单,仅有几张模糊的越南版海图复印件。我没有慌张,依靠自己多次航行越南港口留存的记忆,借助仅有的海图资料、导航仪器和自带电脑储存的《进港指南》中有关越南河静省永安港的航行资料,迅速开始设计预设航线,并在完成后第一时间分享给兄弟船只;同时对船上新装的导航设备进行调试,确保使用正常。 船很快到达越南,凭借多年的远洋航行经验和熟练的英语沟通能力,我跟港口方、代理方、引水站等交流都很顺畅,特别是做好引水留待船上期间的指导工作。根据现场情况,我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靠离码头由原船船长来操作;我则争分夺秒地协助工作人员做好抵港相关单证、资料和办理进出港手续等。同时我定下规矩:非常时期,所有我方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涉外纪律,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离船上岸。大家都很配合,也很自觉。 我方两艘客船同时靠岸,顺次接侨,第一艘船接好人员,第二艘马上接着上客。这样一来,船舶靠岸接侨的时间节省了一大半,到19日傍晚6时,搭载3567位同胞的4艘船舶全部安全撤离永安港。经过20个小时左右的航行,20日下午4时20分顺利到达海口市秀英港。至此,撤侨任务圆满完成。 返航途中,我们去客舱看望同胞,见到我们,同胞们送上热烈的掌声,某驻外企业一位领导无比动容:“客轮就是我们的‘浮动国土’,看到船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悬着的心就完全放松下来。无论多远多难,伟大的祖国从来没有忘记我们……”是的,作为一位常年漂泊海上的船长,我亦深有同感,祖国如一盏航灯,照亮我们前行,又给归航的我们以温暖和力量。回顾整个撤侨行动,我更加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一种骄傲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国即是家”的深层意义。 这一次航行对海员来说,只不过是无数次紧急起航、平安归航中的一次,在我记忆中却又历久弥新。 【作者单位:中远海运特运】 林少辉船长(左)在执行越南撤侨任务航行途中指导海图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