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以ESG实践推动价值共创
发布日期:2024-05-24   作者:中远海控董事会秘书 肖俊光   字号:[ ]

  工作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确立,监管机构对于将ESG纳入公司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ESG治理更加关注,ESG正成为中国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照系。中远海控始终坚持把ESG发展理念融入公司战略制定以及日常业务之中,一系列治理成果和举措获得了广泛认可,为公司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绿”色低碳 推动航运基业长“青”

  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航运业关注的焦点。去年,国际海事组织(IMO)有关“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和“碳强度指标(CII)”的环保规定正式生效,并公布了新的全球主要减排目标。欧盟也于今年起将航运业正式纳入其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作为全球航运业践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行者,中远海控积极践行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致力打造气候友好型航运服务,助力全球航运业可持续发展。

  1.多元探索实践,建设绿色船队

  中远海控主要通过三条技术路径,来推动绿色船队建设。其中,甲醇双燃料动力船舶是近阶段公司集装箱船队实现低碳转型发展的首选路径。目前,我们正稳步推进12艘全球最大的24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的建造。同时,还签署了多艘船舶的甲醇双燃料动力改造的合同。绿色甲醇燃料的使用将大幅降低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

  其次是探索生物燃料动力船舶。目前,中远海控已在多条船舶上完成生物燃料加注工作,相较于传统燃油碳减排量达到17%-19%左右。同时,公司围绕其打造了绿色航运产品(HiEco),并依托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平台上试点发行HiEco证书,每张绿色证书可以为客户准确提供生物燃料使用的对应减碳情况,从而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对环保运输的需求。

  第三是探索纯电力船舶。目前,由中远海运打造的全球首制700标准箱电动船已投入长江支线运营,并形成了广泛的社会效应。据统计,该船舶每行驶100海里可节约燃油3900公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4吨,减排效果显著。

  2.不断协同挖潜,打造绿色港口

  船舶在靠泊码头时,为进一步降低排放,可使用岸电系统向船舶输送电力,代替通过船舶自身机组燃油燃烧发电。经过岸电改造后,相较于传统的船用燃油可实现氮氧化物、硫氧化物、颗粒物分别减排96%-97%。目前,中远海控境内控股码头集装箱泊位已实现岸电全覆盖,2023年累计接电4060艘次,接电量同比增加214%。同时,中远海控还发布《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倡议书》,向各港口码头、各航运企业倡导推进岸电设施建设和使用,共同为绿色低碳航运建设作出努力。

  中远海控旗下的港口公司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利用码头现场的建筑屋顶建设光伏电站,为港口运营提供清洁电力。2023年底实现装机容量总计10兆瓦(MW),预计年发电量约900万千瓦时(kWh)。境内控股码头新能源、清洁能源集卡占比已达到46%,场桥“油改电”完成率达到97.7%,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公司旗下的各个码头正不断被打造成航运的绿色港湾。

  ◆“数”智创新 升级经济发展能“值”

  近年来,全球经贸格局的加速演变,导致全球客户对全程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可溯性、数字化需求日益迫切。中远海控顺应形势,全面推进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全力打造覆盖全球的“集装箱航运+港口+相关物流”三位一体全链服务品牌,推动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双循环”格局的构建,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发挥作用。

  1.科技赋能服务,创造品牌价值

  中远海控不断夯实数字化技术底座,通过数智赋能,为客户提供全链可控、全程可视的服务体验。公司参与创建的GSBN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推出电子提单、无纸化放货、电子保单、电子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等多个产品,并汇集众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为价值链注入新的活力,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全球贸易新纪元的开启。

  公司依托地理围栏+物联网技术开发的“MY REEFER”智能冷链平台,通过实时感知、实时控制全球4万多个智能冷箱的状态,为客户提供自主管理的数字化冷链解决方案,保质保量地将远在大洋彼岸的新鲜果蔬、肉类、海鲜等食品运送到国内消费者的餐桌上,满足老百姓对美好舌尖体验的需求。

  公司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先后开发的7×24小时机器人客服,供应链控制塔、客户数字画像等功能,更是为千行百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业务受理、异常流程预警、个性化定制等服务,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公司还通过迭代推出自动化码头、5G港口全场景解决方案等创新应用,上线智能修箱洗箱、异地换箱、智能场站等数字化系统,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发展,驱动行业数字生态构建。

  2.全链促进融合,引领服务跃迁

  近年来,中远海控按照投资、运营双轮驱动机制,稳步推动全球供应链资源建设。目前,欧洲、北美、东南亚、南美、西亚、非洲等地区的供应链平台正陆续建成。在拖车资源方面,公司通过搭建全球拖车集成平台(TMS),形成了在国内可单日调动7000台以上拖车,在海外可调用超过5000台拖车的运营能力。在报关资源方面,公司结合关务集成平台(ECP),实现了国内关务服务覆盖151个地级市,在海外43个国家提供关务服务的能力。在仓储资源方面,公司借助仓储管理系统(WMS),在全球推出近100个线上仓储产品,可为多个行业领域提供冷库、危险品库、保税库等专业的仓储及增值服务。

  在充分利用以上资源的基础上,中远海控以外贸电商平台(SynconHub)为依托,批量打造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供应链产品,包括以精准打包为特色的“泰”“恒”“鸿运来”等系列标准组合产品,以做精环节为主打的“仓配通”“关务通”“陆路通”单一服务产品,并在今年聚焦“产品更丰富、选择更灵活、操作更便利、交互更友好”,推出了动态定制化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为专业、更细致、更可靠,更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一站式全程供应链解决方案。

  ◆“人”本内蕴 塑造优质企业公“民”

  企业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祉密切相关,ESG治理就是要求企业全面考虑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中远海控作为一家有着人本理念的服务型企业,不仅秉持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同样对于员工、投资者、供应商、社会公众等利益也始终给予高度关切和积极回报。

  1.实现价值创造,共享发展红利

  作为航运央企的上市公司,中远海控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优化市值管理,增强投资者信心的要求,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切实通过现金分红等方式回报股东。为提升股东长期回报的透明度和确定性,制定了2022年到2024年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1年至2023年度,中远海控累计分红已经突破人民币806亿元,在A股上市公司分红总额位列前茅。中远海运集团还于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对中远海控实施两次增持计划,累计增持金额达到48.83亿元人民币;中远海控还在2023年8月31日至2024年2月期间实施A股和H股的回购,累计达到2.15亿股,并全部注销,有力维护了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

  中远海控始终坚持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进步共成长,努力为员工营建多元包容的工作文化,提供平等、和谐、自由的职场环境和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搭建公平高效的人力资源体系,尊重和保障员工个人权益,并给员工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和表现舞台,助力员工成长,用心关爱人才,打造人才队伍,促进员工个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履行社会责任,共创美好生活

  中远海控在自身成长的同时,主动将发展成果与社会分享,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支持运营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向社会传递温暖与美好。2023年,中远海控公益慈善总投入超过6000万元人民币,累计参与社区共建4939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到1.6万小时。其中包括向云南永德县、湖南安化县、西藏洛隆县开展定向捐赠,分别用于教学楼维修、教学设备添置、电子阅览室建设、民族团结广场建设等项目;向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会捐款,保护自然环境的绿色和谐;积极投入甘肃抗震救灾行动,确保救灾物资供应和运输的畅通;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实施农产品运输,全力支持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公益行动,充分发挥了公司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影响力,彰显了企业担当,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写在后面

  中远海控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探索实践,在ESG治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不仅获得权威媒体机构评选的先锋奖、金牛奖、天马奖等ESG类奖项,还先后被纳入“中证国新央企ESG成长100指数”成份股、“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成份股等多个ESG类指数,树立起了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形象。未来,公司将加快供应链生态创新、智能互联生态创新、绿色低碳生态创新,以更大的力度与韧性推进全球ESG治理的实践,为全球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品牌全球行与ESG可持续发展会议上的主旨发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