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远海运集团资本市场日”活动投资者问答精选(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4-05-24   作者:   字号:[ ]

  Q:请问今年以来集运市场运价持续走强的原因?

  中远海控:今年以来全球经济逐步复苏,集运市场货运需求呈现增长态势。有权威机构预计,2024年一季度全球集装箱货运量同比增长6.6%。另一方面,受红海局势影响亚欧航线选择绕航好望角,造成该航线航程以及投入船舶增加,部分吸收了今年以来的新交付运力。近期,随着欧美市场需求稳步攀升,市场呈现一定出货转旺迹象,叠加绕航导致的市场有效运力减少,使得市场装载率保持满载状态,即期市场运价提升较明显。总体来看,今年1月至5月中旬CCFI(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均值同比上年同期增长22%。

  Q:公司未来的资本开支计划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中远海控:公司的资本开支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公司的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是公司重要的资本开支部分;其次,公司在建船舶订单的建造进度款,也是未来主要的资金开支内容;此外,港口码头的建设及股权投资,公司将根据已签订的合同内容有序履约。除上述资本开支安排外,随着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数字化供应链和绿色低碳化两大赛道发展力度,在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运输需求的同时,自身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未来公司还将在上述两个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潜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适时落地相关投资项目,这将继续作为我们下一步的重点投资方向。

  Q:观察到VLCC的运价中枢已经有显著抬升,请问公司今年的运价会由哪些因素主导,并请公司展望今年的油轮运价。

  中远海能:今年以来,VLCC再度展示出“淡季不淡”的表现,且TD3C的TCE在第一、第二季度这些非旺季时期都可以稳定在4万-5万美元/天,说明VLCC的运价确实已经突破到了新的平台。结合目前的市场情况,我们认为季节性对运价的影响可能会愈发的不明显,以前大家熟知的“中国需求”“中东产量”也未必是VLCC运价仅有的驱动因素。值得关注的是,大西洋区域的石油产量与出口情况近两年正成为VLCC市场景气的基石之一,跨洋长航线的增加,能迅速消化市场上的运力,对运价有很强的拉动效果。同时,今年VLCC新船仅剩一艘待交付,这意味着市场几乎没有增量的运力供给,加之地缘政治事件频发的宏观环境下,供应链的价值也正在不断凸显,这对于船东方的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中远海能自有+租入VLCC共计51艘,能充分享受基本面向好背景下的业绩弹性。我们认为今年VLCC的运价十分值得期待。

  Q:请介绍集装箱制造市场情况,公司对未来有何预判以及规划?

  中远海发:2023年集装箱市场呈现波动上行趋势。受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欧美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集装箱运输市场整体承压、需求放缓,同时,国内空箱保有量维持高位,集装箱主流客户购箱意愿较弱,集装箱市场需求有所下降,行业整体产量随之同比下降。进入第四季度后,航运业受红海地缘政治事件影响快速复苏,集装箱市场需求也随之上升,并延续至2024年。根据Drewry报告,2023年集装箱市场整体需求处于历史低位,全年市场产量约230万TEU,同比下降39.9%。

  2024年,新运力配箱需求、大量旧箱更新需求、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集装箱应用场景的拓展,以及航运物流装备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都将为造箱市场提供较有力的支撑基础,催生更多多元化需求,此外,红海危机的影响仍将持续,Drewry预计2024年全年产量有望较大幅度增加,箱价企稳并有望稳步上升,集装箱市场需求进入稳定恢复通道。

  Drewry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集装箱市场整体规模增长了1%,总量约5,138万TEU,2024年起整体规模稳定增长,预计至2028年集装箱总规模将达5,850万TEU。

  面对未来机遇和挑战同在的市场环境,公司将围绕集装箱装备制造,加强产融结合,不断加固“稳”的基础,不断积聚“进”的动能。产业协同方面,与集团内租箱业务和运输业务高效联动,打造租造运一体化协同平台,形成独特产业协同优势。数字化方面,以建设数字化工厂为契机,加大对AI、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场景的探索,深挖管理潜能,强化提质增效。智能造箱方面,做好设备设施科技创新长期规划,推进智能化制造项目,锻造智能制造核心功能。产品服务拓展方面,根据行业发展前瞻和相关政策导向,以研发新技术、拓展新产品、打造新服务来延展集装箱制造业务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集装箱解决方案,实现共赢互利的同时,也为公司发展积聚新动能。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加强绿色造箱的理念的推广和普及,强化碳排放管理,推动制定行业碳足迹核算规则以及绿色低碳集装箱行业标准。

  Q:公司未来两年接入的运力比较多,如何看待和处理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中远海特:运力的增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形成运输规模经济。运输规模经济的形成过程,就是运输成本不断下降、运输效益递增的过程,资源会向效益更高、协作更紧密的单位集中,从而使运输资源得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规模的增大需要管理水平的提升,可能需要改进传统的经营和组织方式,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提高运输能力、运输水平。针对海运业,从长期数据来看,基本上规模越大的企业绩效指标的表现相对稳定而且越好,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运力规模扩大,在运力调配、航线布局、满足客户需求等方面都将建立竞争优势。

  Q:公司在推进绿智航运业务方面有哪些进展?

  中远海运国际(香港):全球航运业正迈向数智化和绿色化发展,这趋势为公司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2023年,公司与中远海科合资成立中远海运绿色数智公司,有机结合本公司的航运服务专长和中远海科的数字化技术优势,以加快航运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航运技术应用,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此外,本公司与吉林电力、上港集团能源(上海)成立合营企业上海吉远绿色能源公司,以推动船用可再生燃料的开发和投资,紧抓绿色甲醇在航运使用的庞大发展潜能。

  Q:关于落地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发展战略方面,2023年东方海外取得的工作亮点及成效有什么?

  东方海外国际:东方海外一直致力于推进行业数智化发展,在继续深化电子商务战略的同时,面对后疫情时代,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对箱、船、货的管理,协助确保船舶以最佳方式运营,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公司旗下的全资信息科技公司IQAX电子提单成功上线,2023年12月初电子提单处理量已超过10万份。依托于FreightSmart/GSBN平台,我们不仅更深化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且打造出更多端到端数字化解决方案,并将其拓展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提升客户通过东方海外平台对其供应链实行一站式管理的体验。

  Q:展望今年全球和中国的港口吞吐量增长情况如何?

  中远海运港口:展望2024年,全球贸易有望企稳走强,经贸复苏有利因素在逐步积聚,推动港口行业需求复苏。中国方面,基于2024年国际贸易增速回升的判断,中国GDP保持5%的增长,2024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继续稳步增长,其中,内需拉动作用将较外需国际线增长更为显现。

  欧洲港口方面,吞吐量增速有望温和反弹,据Drewry近期报告预测,欧洲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经历连续两年的萎缩后有望恢复正增长,预计2024年增速将反弹至3%左右,其中,西地中海港口增速表现将亮眼,达到6.5%;西北欧港口增速也略高于欧洲均值,约3-4%。美国在补库存的带动下,中美航线将有所恢复,北美港口将触底反弹,增速扭负为正,约7%左右。

  今年,尽管航运市场仍将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中远海运港口将积极抓住机遇,继续坚持全球化战略,主动顺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变化,持续推进新兴市场、区域市场发展机会,实现全球均衡港口网络布局和协同发展。

  Q: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什么布局?

  中远海科:公司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聚合算力、数据、算法、场景等核心资源,明确“算力基础、数据供给、算法牵引、场景落地”为数智化转型发展路径。以机器学习、强化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为工具,深度挖掘数据中的隐藏模式和规律,打造了以“船视宝”平台为代表的航运智能系列平台,“船视宝”平台已经研发了221种核心算法。基于国产开源大模型自主研发航运领域垂直大模型,结合IMO、海事局等公开航运体系文件和海运实时大数据,实现智能检索、智能体多意图识别和人机实时数据交互,目前正不断丰富服务功能和示范应用场景。在机器视觉领域,依托人工智能在环境感知、决策、定位避障上的应用,持续完善船舶主动安全系统,针对航行态势和危险源实现实时监测与报警功能,有效控制航行和靠离泊风险。公司将以人工智能在行业内的应用为目标持续开展研发,持续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人工智能产品。

  Q:请问公司将如何把握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机遇?

  海峡股份:公司将紧密依托海南经济的发展,以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为契机,实施“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公司将以客滚运输为主体,同时发展综合物流和海洋旅游业务。

  首先,公司将加快琼州海峡港口资源的整合,全面实现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公司将全面提升公司运输能力,通过船舶更新、港口升级,开通新航线、优化生产流程等措施,大力提升琼州海峡的运营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公司将基于客滚运输产业链的延伸,积极参与琼州海峡两岸物流园建设和运营,探索“港口+船舶+园区”的协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

  最后,在海洋旅游方面,公司将在现有西沙旅游的产品基础上研发多元化旅游产品,丰富西沙独有的“玩海+玩岛”体验,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沙邮轮旅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