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味“食单”
发布日期:2024-03-01   作者:安哥   字号:[ ]

  书海信步

  《随园食单》出自清代大诗人袁枚笔下,是一部系统实用、内容丰富的食谱。全书主要内容分列海鲜、菜蔬、点心、茶酒等14单,每单细分的菜品小吃茶酒等326种,以苏浙特色为主。因为当时的生活环境、炉灶厨具、使用调料都有异于今,因此相同的菜肴与今天的做法有很多差异,有些食品及做法已成为历史遗迹。从阅读中可以想象当时的生活情景。我购此书原本为学做菜,没想到却品出了诗的味道。

  其实,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中不乏各类“食单”,如王翰的葡萄美酒、杜甫的春韭黄粱、王维的露葵菰米饭、黄庭坚的菰白韭黄、辛弃疾的鲈鱼、杨万里的栗米糕……就连传诗不多的陶渊明也有青豆、菊花酒。他们中可称“吃货”的诗人第一当推苏东坡,不仅吟咏美食,还自制流传至今的美食。苏轼被贬黄州,地僻人稀、生活困顿,于是亲自下河摸鱼,自做鱼羹,鲜美可口;更廉价买回猪肉,烧制“东坡肉”,酥香四溢。以后他又屡遭贬斥,流放多地,依然苦中作乐,发明美食不绝:火烤“羊蝎子”、生蚝,还有东坡凉粉、东坡饼、东坡豆腐……第二该数陆游。他是古代诗人中流传诗最多的一位,至今能见到的诗作有9000余首,其中写到饮食的竟有3000多首!陆游曾入川数年,对川菜非常喜爱,诗中写到的就有川羊肉、薏实、苦笋、木耳、豌豆苗、蒸鸡、酸浆猪排……他收复中原的壮志未酬,回家乡绍兴度过此生最后十年时光,诗中大量出现的是家乡的风味食品:兔肉、鹅肉、鸡肉、猪蹄、霜后雌蟹、莼菜、蕨菜、小笋、山药……以上诗人们的“食单”既是香飘四溢的美食,也是诗的意象,渗透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们的性情,如陶渊明的勤劳高洁、苏东坡的乐观旷达、陆游的恬淡安适……

  袁枚认为,诗是诗人表现的性情。作为大诗人兼大美食家,他的《随园食单》不仅仅是食谱,也是没有韵的诗。袁枚23岁入进士,以后在江南四地任县令,政声颇佳。但他性喜山水园林,酷爱吟诗为文,厌恶官场的庸俗腐败,于是辞去官职,在南京郊野买下一块园地,修葺一新,号名“随园”,安然度过晚年。隐居期间,他精心创作,广交名士,悠游山水,纵情享乐,同时热爱并精心料理生活,以爱艺术之心对待衣食住行,《随园食单》就是鲜明的体现。“序言”中,他开宗明义,指出庖厨之事是人生大事。他在旅行交游中,只要尝到美食,便向厨师讨教。书中许多食谱后都会有这样的文字:“熏煨鸡……吴小谷广文家,制之精极……”“捶鸡……南京高南昌太守家,制之最精……”令人如见此景:灶火明亮,菜香弥漫,厨师展艺。袁枚或痴迷凝视,或倾心聆听,时而颔首拈须,时而把酒开怀,笑声朗朗……如此,“四十年来,颇集众美”,成就此书。字里行间,满是生活之乐!

  毕竟是文学大家手笔,不同于一般规整板正的食谱。袁枚的行文灵动优美,透着情感,跃动着个性,介绍文字多简洁而富有节奏,如:“白菜炒食,或笋煨亦可;火腿片煨,鸡汤煨俱可。”有时夹带逗趣:“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文中多用比喻,有的形象:“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天资,而敝衣褴褛,西子也难以为容。”有的诙谐:“有的厨者喜多加油,俗客长吞大嚼,故知前生是恶鬼投来。”有的如画:“萧美人善做点心,所制馒头、糕、饺等小巧可爱,洁白如雪。”这些描写俯拾皆是。

  与他的许多文章一样,其间多嬉笑怒骂之语。特别是有的富贵人家大宴宾客,只知追求体面、夸耀富贵,或大量堆积贵品菜肴,或大加重料,全然不顾菜食真味,袁枚对此深恶痛绝。有一回他去某太守家赴宴,只见如缸似的大碗满盛名贵的燕窝,于是笑说:“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幽默却不留情面。又如,他认为做蟹羹不必多加其他原料,只用原汤乃得真味,偏偏有的庸厨加入大量鸭舌、鱼翅、海参等贵料,“徒夺其味,而惹腥恶,劣极矣!”简直要怒骂出声了。

  袁枚是杭州人,自青年为官始直到定居他乡,大半生漂浮在外,他这本食谱中,杭州的菜肴、点心和茶酒占很大比重,从中可感受到浓浓的乡情。他思念家乡北关外的名点“白果糕”,多次按原法制作,却怎么也没有原来的味道。说起龙井茶:“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人家送一杯茶,水清茶绿……”清淡的文字如茶一样甜香悠远。蜜火腿也是他喜吃的美食,曾前往杭州忠清里寻觅。曲巷深弄,“其香隔户便至,甘鲜异常。此后不能再遇此尤物矣!”是肉香缭绕,是诗韵悠长。

  【作者单位:中远海运财务(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