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惠轮的南行手记
发布日期:2023-12-29   作者:潘照强 黄亦斌   字号:[ ]

  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新站建设物资运输任务的中远海运特运所属天惠轮穿西风带、过冰区,于12月7日安全抵达罗斯海枢纽站作业锚地。

  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它的神秘和独特使其成为很多旅行者的梦想之地。踏上南极大陆的那一刻,我们大口呼吸着世界上最纯净的空气,放眼所及皆是一片纯净的冰雪世界。这里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白皑皑的冰雪净化着我们的心灵,时刻印入眼帘的雪山让我们忘记了时间的存在——这里只有白天没有黑夜,只有企鹅、海豹相伴,以及夹带着飘雪的凛冽寒风。

  使命在肩、任务紧迫,来不及欣赏更多的美景,我们便投入到紧张的卸货作业中。罗斯海枢纽站码头是由四个20尺集装箱沉降而成的临时码头,泊位空间狭小、吃水有限,泊位外档有浅水区,驳船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靠泊卸货作业,且一次只能靠泊一条驳船。临时码头缺少卸货的机械设备和转运货物的车辆,所需要的大部分机械设备都要从天惠轮货舱内卸至码头后,才能为保障码头正常卸货和新站建设发挥作用;这些履带吊、平板车等机械设备从驳船卸到码头上,只能采用滚卸的方式,场地是由极地中心工作人员提前用石头堆填修整起来的临时场地,卸货操作复杂、困难不小。

  面对眼前简陋环境和棘手作业条件,天惠轮全体船员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卸货作业。

  12月7日晚8点,全船先尝试把一台60吨的履带吊卸到驳船上。专为本次南极任务建造的全新驳船长18.5米、宽8.5米、自重48吨,最大载货量70吨,最多一次可装载5个20尺集装箱,同时配备两台强劲有力的发动机——本次任务中很多重大型设备必须经由它抢滩之后才能开上码头。卸下的履带吊通过驳船运至码头后,利用岸上的两台挖掘机用钢丝绳拉住驳船带缆,以防止卸货过程中驳船后移,并保持驳船两台艇机全速向着码头顶推。在多方均衡受力下,履带吊平稳地慢慢从驳船上滚卸至岸。

  有了滚卸第一件履带吊的成功经验,其他大型机械设备皆如法炮制。很快地,我们把所有履带吊和平板车等大型机械设备都安全顺利地滚卸至岸上。这些大型机械设备的成功上岸为卸载其它新站建设物资提供了强力加持,为后续卸货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极罗斯海枢纽站的卸货作业,天气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能否正常作业基本要“看天吃饭”。经过8天的战斗,船上的一半多货物被我们愚公移山般一点一点地卸上岸。尽管兄弟们的脸被极地强烈的紫外线晒得黝黑,但大家始终斗志昂扬,利用有限的“窗口期”,抗严寒、战风雪、加紧卸货,为祖国南极科考新站建设“快马加鞭”,为展现“中国速度”贡献“中远海运”力量。

  (作者单位系天惠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