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起步到弯道超车(附图片) |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穿梭油轮的十年“船”说 |
发布日期:2023-12-15 作者:夏赵丹 陈逸麟 字号:[ 大 中 小 ] |
12月5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甲醇双燃料154000DWT穿梭油轮》设计项目获DNV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证书(AiP)。这是继《LNG双燃料152000DWT穿梭油轮》设计项目后,再次获得DNV船级社原则性认可,设计项目更具有市场前景和示范意义。 同日,舟山日报、竞舟新闻等市级媒体纷纷专题报道企业穿梭油轮建造纪实,以十年“船”说讲述了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在10年间,如何从零起步到自主研发实现批量化建造,从对标、追赶、再到超越,一步步蜕变驶向“弯道超车”的快速道,奔向高端制造业之路。 近年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围绕绿色新发展理念,加大技术科研力度,多个设计项目获多家船级社原则性认可,自主设计、研发、建造水平不断提升,打造了一批具有绿色、环保、节能新船型。 其中,以15.2/15.4万载重吨穿梭油轮为代表的精品造船项目,不仅由企业自主开发、设计、建造,更填补了国内大型穿梭油轮的技术空白,设计项目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浙江省首台(套)装备”“2022年度船舶工业十大创新产品”等荣誉,建造成果更是被多家媒体认可报道。 穿梭油轮不同于常规油船,是穿梭于海工平台和岸基储油码头的特殊海洋工程船,技术含量及附加值高,可以实现自动导航、自动定位等功能,船舶配备了DP2动力定位控制系统、首装载系统,可在多种复杂恶劣海况下进行货油装卸,满足TierⅢ排放标准。 目前,全球吨位排名前十的穿梭油轮,有5艘出自舟山中远海运重工;9项穿梭油轮主要造船业务核心指标,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已有6项超越了曾经的“霸主”韩国企业。 从0到1——1年1000份图纸 15.2万吨级穿梭油轮船模被摆在舟山中远海运重工船模室的入口处。走进展厅的参观者,第一眼就能看到它。“这是我们公司‘压箱底’的高端产品。”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穿梭油轮项目总负责人邬明波自豪地说。 用“稳如泰山”来形容穿梭油轮再合适不过。“穿梭油轮搭载有DP定位系统,一条船上有6台发动机来保持稳定。”邬明波指着船模介绍说,“像这艘船,在10级风力以下,不需抛锚就可以‘钉’在海上,船身摆动幅度不会超过0.5米,这样在海上油田加油时才能保证作业的安全性。” 顶尖穿梭油轮曾长期被国外垄断。2013年前,国内建造的穿梭油轮的最大吨位仅为10万吨级。 “当时,我们在中国南通订购过2艘10万吨级的穿梭油轮,但不能满足巴西客户的需求,他们想要更大的船。”全球第二大穿梭油轮运营商挪威KNUTSEN公司代表Tom k.Knutsen回忆道,当他们寻找更有实力的合作伙伴时,舟山中远海运重工闯入了他们的视野。 彼时的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刚刚完成由修船向修造并举的转变,虽然实力雄厚,但从未涉猎油轮建造。 “那两年,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市场对高端油轮的需求迅速提升,穿梭油轮是我们造船业务打入国际高端市场的一个绝佳机会。我们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排除万难把它造出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周建华回忆道。 市场有需求,企业有梦想。机会就在眼前,唯有沉下心去,投入、研发、实干。 2013年,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成立了海工装备部门,召集百余名技术骨干成立穿梭油轮项目组,开始攻关大吨位穿梭油轮。 “穿梭油轮的各项关键技术其实都是比较成熟的,难点在于如何把这些技术整合起来,把船造得漂亮,满足客户的需求。”邬明波说,这是没有捷径的,只能一步步抠细节,一边研讨一边修改图纸,花了一年多时间完成设计。“当时,我们修改了1000多份图纸,堆起来至少一米多厚。” 2015年3月27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15.2万吨级穿梭油轮顺利上水,成为当时全球吨位最大、工艺最先进的穿梭油轮。 从1到6——实现弯道超车 11月13日上午,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厂区内正在举行穿梭油轮项目组与船东的每周例会,给一艘全新的15.4万吨级穿梭油轮升级供电系统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 “前几艘穿梭油轮启动DP系统需要6台发电机同时运行,这次完成升级后只需3台就够了,能大大减少油耗。”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穿梭油轮项目技术经理冯海炳说。 与此同时,在穿梭油轮建造现场,船舶钢架结构分段总组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测量人员站在钢架预制件前,将各项尺寸数据传输至后台电脑上,生成虚拟建模。 “这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预制件哪个位置长了、哪个位置短了,我们可以提前进行切修、组装,大幅提升建造精度和效率。”穿梭油轮建造精度负责人周虹升一边操作一边告诉记者。穿梭油轮施工现场总建造师贾永伟则表示,每一艘船施工过程中都会碰到不少难题,经过收集、汇总、复盘后,会立马改进。从第1艘到如今的第6艘,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穿梭油轮造得越来越快,平均单船建造时间已经缩短了3个月以上。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造的船质量越来越好,我们非常满意。”Tom k.Knutsen表示。而更让他们感到惊叹的是中远项目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 据统计,目前全球吨位排名前十的超大型穿梭油轮,有5艘出自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在六横的海岸边,高端穿梭油轮正以两年1艘的速度“下饺子”。而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国现代船厂都是穿梭油轮行业的垄断“霸主”。根据最新统计,从总建造周期,主机油耗等造船业务的9个核心指标来看,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已经有6个指标赶超了韩国企业,另3个指标也在全力追赶或接近中。 如今,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第6艘15.4万吨穿梭油轮正处于分段总组阶段,不日即将铺底搭载。“造穿梭油轮,拼的就是工业硬实力,国产穿梭油轮能领跑全球,说明中国船舶工业的世界影响力在逐步提升。”周建华感慨道。 从7到未来——惟有实干 挪威KNUTSEN公司已在舟山中远海运重工订购了第7艘穿梭油轮,预计2024年5月开建。 “我们还会在这里订购更多船舶。”Tom k.Knutsen说,“我们设想未来的几艘船能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相信这不难实现。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和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建造团队以心交心,沟通效率非常高。” “舟山中远的穿梭油轮填补了国内大型穿梭油轮的技术空白,具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打破了此前欧美和韩国的市场垄断,这是靠企业多年来一步步打磨细节,把产品做到极致才能实现的。”中国船东协会秘书长张爱国也给出了高评价。 成功没有捷径。巨型穿梭油轮制造从无到有,从落后到世界领先,源于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对“高端制造梦”的不懈追求,成于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每个产品。 十年磨一剑。2022年,舟山中远海运重工15.4万载重吨穿梭油轮成功入选“2022年度中国船舶工业十大创新产品”。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奔向高端制造业之路,也是中远海运集团船舶修造业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国制造不断迈向世界之巅的一个缩影。 (作者单位系舟山中远海运重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