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认知”到“三个转变”
——参加集团2023年新闻通讯员全媒体业务培训班之体会
发布日期:2023-12-01   作者:庄秀叶   字号:[ ]

  对于广大新闻宣传骨干、优秀通讯员来说,此次集团2023年新闻通讯员全媒体业务培训班无疑是一次疫情后齐分享、共切磋的思想聚会。因为工作关系,作为中远海运特运下属船技工程的员工,笔者于2020年加入到新闻宣传工作队伍中。从一名宣传工作小白,慢慢成长为能独立运营公众号的小编。而这场思想聚会对我来说,是一场脑洞大开、干货满满的“充电”之旅,也是一场引人入胜、醍醐灌顶的启发之旅。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三个认知”和“三个转变”。

  怎么才能把新闻宣传工作做好?笔者认为,不仅需要有大局观念、责任意识、主动精神,更要对新闻宣传工作有更清晰的把握和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认知”上。

  第一个认知——原来新闻宣传与我们的距离这么近。正如集团副总经理张勇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提到的,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千锤百炼,更要像蜜蜂一样走进一线。新闻必起于当面,典型必发于身边。从以前的纸媒到如今的各大APP,从打字机印刷术到手机能随时记录点点滴滴,从胶卷冲洗到如今的无人机航拍,这些都恰恰传递着一则信息,那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播新闻、讲故事、做宣传,只要你能走进。

  第二个认知——原来新闻宣传可以这么“卷”。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现在的宣传工作者可谓是打开了摄像的“广角”,沉下心接起了“地气”,有的挖到了宝藏选题策划方法,有的深感分身乏术却当上了宣传“卷王”,有的善于“偷”热点一不小心成为了“引流大神”,有的甚至一个视频中分饰多角,以不同方言输出……很多通讯员在一次次探索新渠道、解锁新技能中成就更好的自己,用自己的力量传递着企业的美好。

  第三个认知——原来新闻宣传可以这么“好玩”。新闻宣传工作在很多小编看来,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更可以通过不同组合方式把宣传做出新意来。新闻宣传可以深挖线索、破图重构,让报道“燃”起来,可以接触不同领域的素材,在跨界合作中创造新闻价值,可以用不同的宣传视角、镜头语言、业务场景,让我们的企业故事讲得更好。

  有了以上“三个认知”,笔者对新闻宣传工作者要面向基层面向客户,从基层视角、客户视角来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三个转变”。

  一是思维上要转变。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新闻宣传在塑造企业形象、突出服务理念、扩大企业影响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深刻认识到,做宣传工作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融入企业的发展,走进生产一线。以笔者所在的船技工程为例,随着船技工程“两个平台”打造及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推进,除了业务人员要树立数字化思维、创新意识,宣传工作者同样要以数字化为宣传工作赋能。此外,思维的转变同时带来了角度的变化,同样的宣传素材,挖掘的角度及人物的视角等,对素材的价值都有不同的作用,这对我们发现素材、挖掘线索、讲好故事、传播企业理念等都会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是心态上要转变。新闻宣传的传播媒介是多样的,用一些老办法老手段肯定难以跟上企业发展及时代变化。那么对于新闻宣传工作者来说,克服畏难心态,走出舒适区难吗?此次培训中来自中远海运集运的王鑫老师,恰好回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拍视频、剪辑视频是不是真的那么难?显然不是。拍摄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设备,人手一部手机就可办到,剪辑视频也并不一定要使用多复杂高级的后台软件,普通手机软件就可一剪成片,关键是要勇敢尝试,要主动去发现更多有意思的画面。

  三是方法上要转变。新闻宣传工作者中有很多共同烦恼,其中就包含“事太小,很平常”“找不到素材”“如何让宣传走得更远,创造更大价值”……培训交流期间,在听了华南中远海运集运的黄瑞麟从四个方面分享如何从常规报道中找寻“遗落的明珠”后,笔者认为,关键就是要在方法上转变。人手有限,可以在员工中成立多个融媒体小组,可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水平不够,可以通过专题座谈交流发现人才,挖掘潜力,然后集中力量攻坚克难。难以推进,可以建立宣传工作机制,每周定时汇报宣传数据,每月月底复盘宣传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宣传考核,让新闻宣传工作得以有效推进。

  当前集团党组对加强和改进集团新闻宣传工作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做好宣传工作统筹与计划,积极走进基层一线,创新有效用好宣传素材,定期开展培训与交流,就一定能够推动新闻宣传工作应对新挑战、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作者单位系船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