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长安亦见家(附图片) |
——记青岛远洋大亚物流新一代的“西迁人” |
发布日期:2023-11-17 作者:王娇 字号:[ 大 中 小 ] |
一带一路 中远海运印记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为积极响应中远海运集团与陕西省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实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四抓一突破”工作要求、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青岛大区的“北上西进、资源驱动、产业链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2021年,一支来自黄海之滨的队伍带着创业的激情奔赴祖国腹地——西安,从青岛远洋大亚物流有限公司(简称远洋大亚)到其参股公司——西安港远海国铁物流有限公司(简称远海国铁),投身到西安国际港中远海运丝路总部基地项目主战场。作为勇做新一代“西迁人”,他们中有深耕一线十余年的“老兵”,有对行业分析鞭辟入里的“达人”,有创新竞进的“90后”。他们心怀美好愿景,用拼搏的汗水为这片因岁月已古、因拓荒而新的沃土,播撒理想的种子,注入新的活力。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孙先进原本是远洋大亚箱管技术中心总调度室的业务经理,2022年借调至西安国际港中远海运丝路总部基地项目,负责现场业务的搭建工作。在远洋大亚十余年的工作经验使他深刻认识到,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高质量的服务是树立行业口碑、打造市场品牌的两大抓手。 业务初始,远洋大亚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操作海运业务的先进业务系统已经过20余年的开发,各操作模块已趋于完善,但套用到西安项目铁路堆场业务中,工作流程的差异化便显现出来,甚至部分基本的业务代码都需要重新定义。孙先进利用每天的“碰头会”,和团队成员频繁探讨系统的优化升级问题,希望在不断完善系统铁路业务操作功能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或兼容海运业务并在系统上进行接驳以备后续海铁联运业务拓展的需要,最大程度减少手工操作。他经常对大家说:“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做‘有心人’,发现各个作业环节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地向IT部门提出合理的系统需求,尽可能通过系统优化升级解决‘费心事’,减少人为干预,用技术提效率、用效率促服务,做‘省心人’。” 在他的推动以及现场团队的配合下,现已基本实现20分钟内完成集装箱进出场吊运作业,并通过系统实现提落箱、拆装箱、上下站的动态作业以及业务单证制作、材料出入库、燃油考核、计件考核、月末结转、财务报表等作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操作,除必要的机械驾驶人员,其他人力资源得以释放,堆场作业实现无人化、自动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作业的安全性,以数智化铁路物流园为代名词的“远海国铁”,也在西安市物流行业里悄然流传开来。 盯紧新形势 抢抓新机遇 2023年初,受市场环境影响,西安市原有集装箱堆场行业出现较大波动,作为来自远洋大亚业务操作中心从业多年的市场经理耿呈祥和他的业务团队敏锐察觉到了市场形势变化并相机而动,积极开展营销揽收工作。依托优越的软硬件条件,经过一个多月的拜访、营销,众多客户最终选择与远海国铁合作,集装箱开始大批量进场,远海国铁的箱量迎来投产后的首波高峰。 “开门红”的喜悦感还未褪去,耿呈祥和团队成员发现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公司试运营初期,各操作岗位人员配备尚未充足,面对意料之外的突然暴涨的箱量,团队成员即使一人多岗、身兼数职,操作能力也显得捉襟见肘,加之西安国际港站园区对于交通管控严格,集卡运输车辆不能在园区道路上排队等候,造成进场闸口大面积、长时间拥堵。作业需求的蜂拥而至、客户的焦灼等待、团队成员的加班加点,耿呈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面向公司领导反映情况,协调现场及其他部门人员在安全作业限制范围内全员轮岗,另一方面,紧急组织团队成员研究调整作息时间,试行早晚班制度实现进场错峰,并开放场地另一侧的预留闸口,实现车辆单向循环、进出分流,拥堵情况得以彻底圆满解决,车辆进出井然有序,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在业务推进过程中,由远洋大亚多式联运中心借调至远海国铁的中坚力量代表——90后小伙苏国昱凭借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在努力为客户做好服务的过程中,逐渐获得了合作伙伴的认可与赞誉。某大型新能源汽车公司主动垂询汽车出口业务,为远海国铁带来了第一个西安区域的创新项目——汽车整车装箱出口业务。 近两年“中国智造”的各类汽车出口量巨大,进入快速增长期,井喷式的出口导致滚装船运力紧张,同时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发文,明确铁路支持政策,集装箱整车装箱的运输方式有望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整车出运的重要解决方案。 秉持谨慎负责的态度,苏国昱并没有立即承接此项业务,在感受到对方的信任和青睐的同时,他说:“公司处于试运营阶段,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业务模式,需要仔细斟酌当前的操作能力再给您回复。”随即,他和部门同事开始了周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评估并牵头组建汽车装箱加固班组,多次研讨装箱方案并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一柜两车、一柜三车的组合装箱模式并顺利承接该业务,解决了汽车装箱加固各作业环节的难点、痛点,确保一次性装车到位,避免扒箱重装,减少重复劳动,降低作业成本。 经过不断摸索学习、总结分析,苏国昱负责的汽车出口业务已实现“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汽车装箱从验车到装车可在30分钟内完成,自2023年开展业务至今,已成功完成整车装箱近1700自然箱,累计装载汽车4900余辆,汽车出口业务实现常态化运作。 由重点发力 向多点开花 西安国际港中远海运丝路总部基地项目作为中远海运物流战略规划的重要节点,承担着中西部地区海铁联运中心的建设任务和集装箱运输链的配套服务功能,随着堆场功能日臻完善,海铁联运及相关业务的开展也迫在眉睫。 今年年初,原远洋大亚多式联运中心的刘超和同事们便着手推进海铁联运业务开发、市场调研及价格摸底工作,研究制定海铁联运发运方案,拓展海铁联运市场。6月份,在青岛大区的统一领导协调下,远海国铁配合中远海运物流西安分公司承接了某世界五百强客户轮胎货物搭乘“西安-青岛”班列转海运的海铁联运业务。刘超和项目组成员深入了解内陆地区海运箱用箱困难、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以“降本增效”为出发点,与铁路、码头、船公司、平台公司密切沟通,采取以铁路调空的模式将船公司空箱从码头直排至西安国际港站,客户提箱装货后再以铁路内贸的方式将重箱送至码头并装船发运。在轮胎装箱过程中,为了达到客户要求的每箱轮胎标准数量,刘超和项目组成员研究了多种装箱方案,经过多次扒箱试验,研究出一套非标异形产品装箱加固方案,轮胎既不会挤压变形又满足了客户的数量要求,也提升了作业效率,客户对项目组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远海国铁各项业务开展逐步走上正轨,公司也即将启动正式运营,并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耿呈祥、孙先进、苏国昱、刘超等年轻的业务骨干们已经把目光放得更远,正紧张筹备仓库业务、地接业务及国外回程货的订舱、堆存、拆箱、分拨等业务,积极拓展公司新业态,努力建立综合物流服务的优势,为公司业务发展献计献策、贡献青春力量和集体智慧。 重任在肩,惟行惟勤。远海国铁人坚信合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持续响应集团号召,创新解题思路,用心做好服务,把个人理想和对事业的热爱融入到公司发展中,将个人奋斗与公司发展同频共振,一步步助力建设“一带一路”陆海联运国际通道、中西部地区铁路枢纽港和国际货物集散中心的梦想化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