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卡脖子” “小巨人”领跑行业新赛道
发布日期:2023-10-20  作者:胡如月  字号:[ ]

  编辑述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要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充分发挥专精特新企业补链、固链、强链的独特优势作用,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专精特新企业是一批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企业,他们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继续坚持创新引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释放创新扩散效应,“中国制造”这艘巨轮必将破浪前行、扬帆远航。

  今年9月,关于“LNG接收站大口径岸基智能装卸臂”的产品国产化鉴定会顺利通过,多位专家在鉴定现场对该产品连声称赞。这个升级迭代的智能装卸臂被鉴定为国际先进、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出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远海运(青岛)有限公司旗下的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

  “成功研制生产并实现全球首台套应用,证明了我们已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一系列的自主研发成果,让公司总经理史明升颇为自豪。“在智能船用装卸臂的领域,突破‘卡脖子’问题,我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行业领跑者。”

  作为一家以智能装备制造为核心的行业知名企业,走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赛道前列,推动智慧港口建设,依靠自主研发逐一突破“卡脖子”技术是流体公司自创始29年来始终不变的初心。

  区别于依托人工操控的传统装卸臂,流体公司匠心研发,重新定义码头流体装卸作业流程,其研制的智能船用装卸臂,实现了智能自动对接和码头现场无人化作业,做到了真正的智慧接卸、精准的识别对接、高效的无人作业、可靠的设备管控和强大的适应能力。目前,产品的三大核心部件“低温旋转接头”“紧急脱离装置”“快速连接装置”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并且通过了第三方的专业检验,已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的产品和服务链条,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码头装卸装备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发展。

  “创新永无止境。公司聚集力量在优化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行业顶尖人才,通过多种方式鼓励他们在科技研发的道路上无畏前进。”流体公司设计总监王为周说。

  近年来,流体公司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科技人员推动成果市场化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集团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流体公司“智能装备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挂牌成立。同时,流体公司对其他的重点项目也参照了该项目的模式,建立经营成果与研发人员贡献度挂钩的激励考核机制,成效显著。

  走进流体公司厂区的钢结构车间、生产管系车间和阀门车间,一件件原材料、一道道生产流程、一个个成品,都生动地演绎着一幕幕流体装卸设备制造领域的行业领先画面。“十四五”期间,正是我国实施智慧港口国家重大战略和打造国际枢纽海港的关键时期,流体公司积极呼应“万物互联”的时代要求,以流体装卸设备国产化、智能化、高端化为目标,以“智能船用装卸臂”为突破口,加快智能流体装卸装备的全面推广,为打造智慧液体化工码头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拓展清洁能源装卸及储运产业,全力打造流体装卸设备制造领域的排头兵,为智慧港口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国际枢纽海港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