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助力新通道铁海联运“新串联” |
发布日期:2023-10-13 作者:卢静 王焱平 字号:[ 大 中 小 ] |
本报讯 通讯员 卢静、王焱平报道 今年国庆假期前后,两趟中西部地区海铁班列的首发开行展现了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积极行动。 10月7日,“泸州-钦州-东盟”国际铁海联运货运首发班列顺利抵达钦州港,标志着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在助力南向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泸州远海联众供应链有限公司作为泸州市通道运营平台公司,在稳定运行泸州中欧班列的基础上,再次筹划开行该班列。本次首发班列满载着来自成渝周边地区的化工品,于9月29日19时30分从泸州港火车站驶出,到达广西钦州港后由此出境,搭载国际班轮运往越南海防。相对于与江运,该趟班列从泸州至钦州港时效缩短约20天,相对于公路运输,成本降低约60%。 下一步,公司将全力保障该班列稳定运行,进一步围绕“通道+枢纽+节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为川渝地区产品输出及进出口贸易提供通道保障,助力泸州等内陆地区深度融入东南亚国际市场,以实际行动全力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9月27日,随着汽笛声响起,南宁国际铁路港首趟“南宁-钦州-京唐”35吨宽体箱铁海班列顺利开行,标志着广西中远海运物流助推广西石料运输取得新成效,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发展增添“助飞之翼”。 广西矿产资源丰富,采石企业众多,随着石料外运需求不断加大,原有20英呎通用集装箱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这对通道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加快集装箱周转、提升石料运输效率和能力,广西物流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根据石料货物特性和货场条件,结合多式联运优惠政策,会同铁路部门成功开发高效率、低成本的35吨宽体箱“一箱到底”铁海联运班列模式。 35吨宽体箱是一种新型、方便、快捷、环保的集装化现代运载工具,中间没有倒装环节,降低了企业在短途运输、装卸车各环节的成本,更高效地实现“门到门”服务。 该班列是广西物流在“两港班列”(南宁国际铁路港—北部湾港)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开辟的又一条新线路,广西物流将乘势快进,继续与客户紧密对接,维护好后续发运业务,为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