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钢建功勋(附图片)
——记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生产管理部负责人于建勋
发布日期:2023-09-08  作者:徐大地 周超平  字号:[ ]

  奋楫者

  在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有这样一位“船舶人”,他用19年如一日的坚守,始终保持着浓烈的学习热情、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用心和坚持、什么是亮剑和奋斗。他就是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生产管理部负责人于建勋。

  19年来,他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将个人的成长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巴西、青岛、启东、舟山……都曾留下过他亮剑奋斗的足迹,一个又一个修理改装项目成功交付的背后,有着他不为人知的刻苦努力和对船舶事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无尽追求。

  自2004年7月起,于建勋先后担任工程管理员、工程主管、工程总管、驻巴西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油平台)海工现场顾问组建造经理兼项目经理、驻巴西顾问组临时党支部书记,巴西石油FPSO新建项目经理等诸多职务。他所在的顾问组先后获评上级公司“文明示范窗口”上海市团队创先特色班组,其本人多次获评集团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2023年他荣获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立足生产一线 扎根基层沃土

  2004年7月,于建勋怀揣着对船舶事业的无限向往和对人生理想的美好憧憬,开启了他的修船生涯,但修船行业一线作业的辛苦却是他始料未及的。船舶甲板上的钢板在炎炎的夏天里温度能高达50摄氏度,加上工作服等穿戴的劳防用品,汗水能在高温度的热浪包围中顺着裤脚不停往下流,整个人就这样汗水混杂着油水和泥水胶着在身上。日复一日,跟他同一时间进厂的大学生因为工作太苦、太累,有不少人最终都选择了离开这个行业,但于建勋始终不忘自己的初衷,并暗下决心:不管将来的工作有多么艰难困苦,都一定要在热爱的船舶修理改装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干出一番成绩。

  在经过了六个月的坚持和努力后,脚踏实地又敢想敢为的于建勋很快便开始崭露头角,开始了自己在主管岗位上承接的第一个工程修理项目:该轮的主要工程是缆桩换新、大量双层底钢结构换新以及内底板换新。在十几天的修理过程中,他仔仔细细做计划,认认真真排进度,勤勤恳恳抓工程。由于是初出茅庐又缺乏经验,一身傲骨的他就一个人48小时睡在大舱的工具箱内,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历经磨难却初心不改,最终将自己的“处女”船成功交付,又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近了一步。

  追求进步不止 一朝破茧而出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当时有着4千多吨钢结构工程的汉菲尔德轮为了能完成价值上亿的订单,提出了要将船期“缩短一个月”的要求。时任该项目总管的于建勋接到任务后丝毫没有退缩,组织管理和生产人员进行了事无巨细的策划并安排昼夜施工,每天睡觉不超过5个小时,每餐都在船上解决,工作服穿烂了,鞋子跑坏了,肤色变黑了,安全帽上也多了许多深浅不一的划痕,但就是凭着这股要超越自我的韧劲,最终在一周的时间里完成了整体主甲板结构的全部换新,并将全船的舱口围舱盖板克林吊换新安装调试工作全部结束,最后又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将全船所有舱室油漆报验合格。该轮在提前一个月成功交付时,船东激动地说:“汉菲尔德轮的总管小组成就了一个神话,这是一个奇迹呀!”同年,该总管小组被评为公司第一届“亮剑班组”,于建勋本人也被评为第一届“李云龙式管理者”。

  在短短的4年内,于建勋就刷新了很多新的纪录,无数的不可能在他的带领下都变成了可能。就是他那种永不服输的斗志和从不言败的敢于亮剑的劲头,使他逐步成长为一个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工程总管。一艘艘的巨轮在他带领下被成功修复,一次次高昂的起航汽笛声都是对他艰苦工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他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了一部值得颂扬的成长史。

  输出优质技术 不负先锋使命

  2011年,公司创新经营模式,与巴西船厂签订了8艘FPSO海工项目的设计和现场建造顾问的合同,成为了公司乃至国内技术输出的首家企业,是取得企业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首次重大突破。

  员工需要进驻巴西船厂?当时很多人都犹豫了,但勇于承担组织重托的他又再次出现了,于建勋作为第一批的顾问组骨干,在近3年的时间,带领团队克服异国气候、饮食和语言文化等重重困难,为客户提供着最优质的顾问服务,无论是开会还是在生产现场,经常可以听到的一句话是——不会做了去问问顾问项目组怎么做,没有方法了去顾问项目组找方法。顾问组用真挚的服务赢得巴西船厂管理层一致认可和尊重的同时,也让巴西船厂重新认识到了中国实力,优质的顾问服务和技术优势为企业后续承接的十余个海工订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有了这个基础,才有了后来在大型FPSO改装项目猎鹰轮上大展拳脚的底气,在项目的实际推进中,他带头攻坚,严守节点,将猎鹰轮的实际坞期缩减至78天,比合同坞期110天整整节省了32天,同比行业遥遥领先,建造质量也得到了多方船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十年磨出一剑,出鞘必见锋芒。通过10年在海工项目上的锤炼,他也从一名青年党员发展成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头人。除了在项目生产上的亲力亲为,他更加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管理N808 FPSO项目期间,他同时担任项目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在支部的建设中,他坚持把支部工作搬到项目生产现场,结合项目推进实际,围绕项目生产先后组织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项目党建联建、保交付户外拓展等主题党日活动,激发出了党员同志们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干事创业的昂扬斗志。

  舍家为顾大业 铸就绚烂青春

  自2014年开始,于建勋先后在舟山、启东等多地完成多个海工新建项目,直至2019年才返回上海工作,一步步走来,每每在面临工作与家庭的两难选择时,他次次都是用自己的行动,身体力行地诠释着“舍小家顾大家”的真正含义,真正展现出了“船舶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在担任修船总管的期间,因为生产繁忙,他几乎天天加班,常年的在外工作,让他对家庭的愧疚越来越多,佳节团聚、父母生病、妻子孕检、女儿升学等重要的时刻,他都因为工作不能亲自陪伴在亲人左右,但他没有抱怨过一次,仍然坚定的选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有人问他这样做值得吗?他却轻描淡写地说:“坚持做一件事情不容易,坚持做好一件事情更是不容易。”作为一名年轻骨干,他始终坚持将集体的大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把职责使命扛在肩上,始终坚持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事实证明,他做到了,现在的他是父母和妻子的骄傲,是女儿的好榜样。

  厚积方能薄发,沉潜终能飞跃!2021年,于建勋升任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多年的沉淀与积累一朝绽放,他通过健全制度、培养人才、设定目标、三化转型等多种方式进行节能降本、提质增效,同时对标行业内的优秀企业,设定目标,向码头要效益,向船坞要产值。在抓坞期的方面,他通过排计划、早沟通、人力设备资源调整、提高打水除锈效率、部分位置比例进坞前的确认及夜间进坞当晚的比例确定等多种方式方法,将2022年平均坞期时间较2021年缩短了近12小时;在严控船期和提高客户满意度方面,他用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进行条线梳理,最终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取得了中远海运重工5家企业评比两次第一和一次第二的好成绩,并且在2022年10月和11月份连续两个月取得了客户考评第一的好成绩。

  在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上,他推行了经理组夜间值班制度,即生产管理部和各生产工区每天晚上安排一名经理值班至21点,以此来应对夜间作业的突发情况;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他非常注重对总管队伍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培养出了一批肯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总管,并通过激励政策等方案,充分调动了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形成了一种“传帮带”的工作氛围,为公司储备了优秀后备人才;在成立工作小组、推动三化转型上,他通过多方途径收集到多条意见建议,后经过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最终制定了短、中、长期计划,内容涉及有门机吊运的优化,厂内设备的分区管控、脚手架的搭设、夜间作业的线上申请以及各类表单合并上线等,实实在在为生产现场减负提效,真真正正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目标在奋勇向前迈进。

  拼搏奉献论英雄,广阔天地任驰骋。19年间,于建勋在他热爱的船舶事业中穷尽心血,工作中时常是眉头紧锁的他,只要在讲到公司的未来发展时总是能笑逐颜开,因为他深知今后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未知的艰辛,但只要坚持成长,时刻不忘亮剑奋斗,就一定能走向更高、更远、更强的成功。

  (作者单位系中远海运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