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 聚势而强 以数字化转型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3-07-14  作者:中远海运重工、上海船研所、中远海运科技董事长、党委书记梁岩峰  字号:[ ]

  奋进新航程 建功新时代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中远海运重工、上海船研所、中远海运科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主题教育,心怀“国之大者”,勇立潮头、担当奉献,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重点工作,开拓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努力为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中远海运集团党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出要全力建设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平台,积极构建全球化数字供应链生态圈。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着力开辟数字化发展新赛道,对以数字经济助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顺势而为,充分认识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

  当前,新一轮信息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数字化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日益凸显。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将增长0.5%至0.62%。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这是党的二十大后对数字中国做出的最全面的部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既是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从多维度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同选择,更是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必须牢牢把握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新动能、新机遇、新挑战,确立先发优势,下好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集团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要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当前,集团党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出要全力建设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平台,积极构建全球化数字供应链生态圈,为我们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前进动力。要有这样的意识,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抢答题”,是提质增效、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

  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产业体系,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面对外部形势、适应客户要求、适应行业竞争格局、融入新的竞争态势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加速,数字化转型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攻方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共识。若不积极转型,就会落后,甚至被淘汰。必须要在全系统提高对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思想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推进数字化转型,就是从“全局”上看问题,从“战略”上作部署,必须要有长远眼光,保持战略定力。同时,也要坚持目标导向,有了目标和方向,才能够激发我们的创新热情和前进动力。

  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工作,也必须同步进行观念的转变。自身观念理念、机制体制能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非常重要。作为国有企业,要大力营造创新生态,培养创新文化,优化创新机制。国有企业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要有搞好国有企业的坚定信心,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建引领的总要求下,主动吸收市场上包括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功经验,不断改革持续创新。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央企业发挥“科技创新力、产业控制力、安全支撑力”重要批示精神,聚焦科技创新、科技研发、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深化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和信心。要主动应对、靠前发力,致力构建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创新发展。

  ◆乘势而上,切实加强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

  擘画清晰明确的“路线图”,对于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非常重要。当前,集团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提级增速,强化顶层设计,确立了“数字化供应链生态”和“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两个主要发展方向。要坚决按照集团党组的决策部署,将加快数字化转型列为中远海运重工开展工作的“头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坚持政策驱动、组织推动、示范带动、协同联动,在统筹谋划上下功夫,在重点任务上求突破,以点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系统、全面、深入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做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相结合。

  任何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首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推进数字化转型,必然伴随着观念变革、组织变革、业务流程再造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必须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要敢于投入,加强投入,保持耐心,坚定信心,久久为功。

  集团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科技制造事业群”作为重点推进改革任务。中远海运重工和上海船研所承担着建设集团科技制造事业群的重任,中远海运科技肩负着赋能集团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的使命。尽管做了不少工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距离集团的要求,距离市场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在技术能力提升方面、科技人员储备方面、机制体制优化方面,包括观念理念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主动面对,认真研究加以解决。一些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会转、不愿转、不敢转”,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领导干部观念、理念和知识储备还不具备驾驭数字化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这也是我们更好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企之路,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积极构建数字化专业人才培育、引进机制,加大力气培养自有人才队伍,打造由高水平数字化领军型人才、优秀数字化专家型人才、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等组成的“数字化人才梯队”。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成本投入的初期一定会影响当期效益,但未来一定会有收益回报。必须从长远角度,加大数字化转型的投入。要积极强化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通过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相结合,鼓励全员参与、勇于创新,全面激发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动力。同时,也要建立“容错”机制,不能够避免所有错误,但也一定要避免重大的颠覆性错误。

  要在方向明确的前提下,加大数字化建设的工作力度,小步快跑,加快打造数字化供应链生态、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合作格局,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要保障网络安全,尤其是中远海运科技,担负着集团数据中心网络安全保障重任,一定要把工作做实做细,要从系统上云、技术防护、云边建设、管理强化、行为规范等多方面贯彻落实,确保各系统、各应用纳管到集团统一的网络安全体系中。

  ◆聚势而强,加快形成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新优势

  推进数字化转型是一项久久为功的长期工程,要放眼长远,更要立足当前,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定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一定要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危机感。大胆实践、主动作为,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的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形成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作为装备制造型企业,中远海运重工要在两个“新赛道”上聚焦发力、奋发有为,一是新能源业务;二是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推进。在新能源业务上,已作了布局安排,并取得初步成效,相信在未来几年,这些创新举措会成为中远海运重工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推进,要进一步明确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关键举措,加快船舶绿色低碳智能转型,围绕船舶建造、海洋工程、修理改装和配套服务四大主营业务,推进“绿色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智能化制造”,努力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上海船研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定位,按照科研单位的发展规律,加强基础性和前瞻性技术研究能力,全力打造集团原创技术策源地。未来要结合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院士工作站建设等工作,重点强化数字化在科技研发及管理上的应用。按照集团的战略规划,从点状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向链式思维转变,围绕集团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需要,以“链长制”的思维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和集团相适应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形成集团产业链竞争的新优势。

  作为专业的数字化公司,中远海运科技承担着集团数字化转型的重任。要结合集团数字化转型改革的契机,重建组织架构,建立“小机关”“强中台”“快速敏捷适应客户需求的事业群”组织架构,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扎实工作,尽快提升综合能力,以更好地支撑服务集团发展战略。要按照集团的要求,结合业务需求场景,深耕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做好数据采集,持续完善市场决策、投资决策及数据网安工作,不断优化组织架构、体制机制和决策流程,用足用好各方面支持政策,创新人才发展战略,不断适应数字化转型和集团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