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航海
发布日期:2023-06-30  作者:宋长明  字号:[ ]

  舷窗话

  1996年5月13日,我从原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毕业出来实习,第一次登上了广州远洋4000吨级国产的安吉江轮。当时船在深圳蛇口,我独自一人来到深圳,在代理安排下,交通船将我送到正在锚地抛锚的安吉江轮舷边。我抬头仰望着一阶又一阶的舷梯和突兀的驾驶台,从内地农村出生的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海轮,内心有点小震撼。我就这样从交通小艇登上高高的舷梯,成为安吉江轮上的一员,步入了远洋职业,从此走向大海、迈向世界。此后,我陆续上的多为20世纪80年代造的船,吨位在1-3万吨。进入21世纪,中国造船业蓬勃发展,我先后上过“小江”“大江”“小乐”“大乐”系列船舶、“松”字型特种船,以及近两年上的“珊瑚座”“新茂洋”都是国产船。我还曾经参与过伊朗粮食救助和古巴粮食运输等任务,航经东南亚、南亚、美洲、欧洲、非洲等,绕过好望角,穿过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远洋人。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我也有幸上了这些航线的3-4万吨位的特运船,把我们国家自己制造的各类先进建筑设备、矿产机械、风电设备等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运输到海外。2020年我加入能源船队,上了7万吨级油轮,今年又上了30万吨VLCC,装载“一带一路”非洲国家的原油运回国,真正践行“我为国家运能源”。

  回顾自己的航海生涯,一路走来,航程不易,心路曲折。从刚跑远洋上的4000吨“大船”到现在30万吨超级巨轮,船舶操控系统、动力机械、生活设施和居室环境都有了很大变化。每上一个新级别船舶,我都是一阵兴奋,也有一份紧张,最多的还是欣慰,因为现在每次都是上我们国家自己制造的大级别船舶,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见证了国家造船和航运业日益发达、国家经济愈加发展的成就。20多年来,船舶运输的进出口物资更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以前,我们国家航运出口主要以原材料和加工的初级产品为主,进口的则是欧美日韩的电器产品;现在进口的多为矿石、原油等能源原材料,出口的则是国产工程、建筑、风电、太阳能、汽车、电器、大型平台等高附加值的设备和专业产品,从中可以看出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及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与以往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华尔街风云人物、国际投资专家吉姆·罗杰斯曾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最重要的倡议之一,对全世界而言亦是如此。”“尽管面临着许多危机,但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一叶知秋,从我数十年航路历程所见所闻中,我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蓬勃发展和巨大变化,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作为全力支持国家建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的航海人,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我深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必将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此,我们翘首以待。

  【作者单位:新茂洋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