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提升50% |
北部湾港“套泊热接”作业常态化(附图片) |
发布日期:2023-03-10 作者:叶骏秀 许文康 周子剑 字号:[ 大 中 小 ] |
近日,北部湾集装箱码头成功对安盛27轮和海丰盛德轮及汉海3号轮和弘泰22轮共两组四艘次集装箱船舶实施高标准“套泊热接”作业,分别用时为0.75小时和1.5小时,比预期时间压缩1小时和1.5小时,较以往传统模式节约2.5小时以上。这标志着“套泊热接”作业模式日趋成熟稳定,进入常态化操作。 “套泊热接”指A船舶顺利驶离泊位后,B船舶立刻接靠,一进一出“无缝衔接”,最大限度节省船舶在港靠泊时间的一种作业模式。 该作业模式实施后,两船靠离衔接时间较以往传统模式预计节省50%以上,既能有效缓解码头泊位紧张的局面,提升港口运营效益,又能节省船期,为船公司节约运营成本,提高班轮准点率。 “套泊热接”对实施所在的水域条件和码头泊位计划兑现率、操作效率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在港作业的船舶要在码头前后场高效配合下按计划完成作业离泊,接泊的船舶才能完成“套泊热接”。 2021年,钦州港区20万吨级航道通航,为“套泊热接”作业提供了良好的通航保障基础。北部湾集装箱码头聚焦压缩船舶在港停时,联合钦州港海事部门、集装箱VTS服务专席、引航站和钦州码头等对该模式进行严谨科学的论证推演,全面研究“套泊热接”作业可行性、安全性,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办、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管委等部门的积极协调和广西海事局的大力支持下,“套泊热接”作业模式于2022年6月正式试行。 试行期间,北部湾集装箱码头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持续强化设备、泊位、堆场等资源的安排和管理,推行船舶舱单EDI系统和查验场可视化APP等提高操作效率,保障“套泊热接”顺利开展。 从试行至今,共计完成了525艘次内贸集装箱船舶“套泊热接”作业,累计减少待泊时长566.37小时,码头靠离泊效率和泊位利用率显著提高,获得船公司广泛赞誉。 今年,北部湾集装箱码头将在巩固目前内贸集装箱船舶“套泊热接”作业成效的基础上,携手相关口岸单位进一步探讨拓展外贸班轮“套泊热接”作业,持续引进、创新高效的作业模式,释放码头的潜能,提升码头生产能力和效率,朝世界一流港口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