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内部管理提升标杆企业巡礼——
科技管理类·上海船研所
发布日期:2023-02-10  作者:  字号:[ ]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是中远海运集团科技研发领域的重要平台,也是我国最大的交通运输及航运综合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建设有两个国家级平台“航运技术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船舶运输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设有浦东新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等四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上海船研所自2000年从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后,一段时期内重点关注企业盈利,造成科技创新活动趋于淡化、弱化,创新动力和活力明显不足。这些现象显然不适应科技创新战略要求、产业发展要求、提升核心竞争力要求。要使科研能力由行业“跟跑”走向“并跑”甚至“领跑”,出成果出人才,科技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船研所通过仔细研读国家政策及各部委颁布的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并梳理公司业务架构、科研体系,从科技管理制度建设、研发团队组织、科技创新协同管理、科研项目策划、科研项目申报、科技成果申报、科研平台运行和管理等关键要素着手,狠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通过持之不懈的努力,围绕国家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承研了一批国家项目,产生了一批科研成果,建立了一套科研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的研发团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加强。

  一是注重科研项目申报

  科研项目是源头,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关系到项目申报成功率,也是体现了一个公司的综合素质,包括技术水平、项目管理能力、组织协调和策划能力。在项目的选择上,上海船研所围绕国家战略要求,紧贴行业技术发展和集团主业技术需求,结合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在智能船舶、绿色船舶、智能航运领域开展申报;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组织申报策划和指南解读,指导材料编写,落实外部专家和船东代表开展学术评议和进行内容评审,掌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第一手资料;在内外部协调方面,成立项目联合攻关团队,优选参研单位,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各方优势,取长补短;在项目管理方面,加强科研项目的督管,加大项目论证、评审、执行等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二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科研工作的痛点问题。科研成果与真正形成产品投入市场,有着较大差距。自主创新绝非仅靠研发的“那口气”就能实现,这条路要走得远、走得稳,离不开成果转化以及市场需求。上海船研所从项目申报的理念转变开始,考虑项目技术的前瞻性的基础上,在研制过程中充分与使用者沟通,甚至超过项目任务书要求去做研发,做到成果的迅速转化,取得较好成效。

  三是组织科研成果报奖

  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工作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管理过程。一项成果能否获奖,不仅取决于成果本身的科技水平,同时也取决于成果申报的管理水平。上海船研所从科技管理的角度,指导项目团队反复提炼研究总结、关键技术、成果清单、水平查新、技术报告,帮助科研人员开展富有创新性的选题,选择有前沿性、先进性的内容,从系统层面思考,同时申报内容要有坚实的研究基础,申报材料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规范的语言格式、科学的文字提炼,精准的词义表达等要求,并突出技术亮点。

  四是推动平台能力提升

  国家级科研平台对于任何单位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依托两个国家级平台,上海船研所从申报、筹建、运行和管理,全程参与并负责指导和监督平台的运行。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航运领域唯一一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根据科技部要求,该实验室正面临着重组优化,经反复讨论酝酿,我们协助领导完成了实验室的重组优化方案提交国资委,目前正在准备答辩。

  五是加强科研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科技管理工作方面,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推动做精做强主业,建立一套现代企业科技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专业理论和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并不完全适合公司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战略目标和人员现状,因此“个性化”定制适合我司特点的科技管理制度,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培养一支科研能力强的研发团队,促进战略目标实现,有着现实意义。

  经过以上诸多科学举措,在集团的支持下,在各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上海船研所科技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推动科研项目申报由停滞变为批量。近5年承研的科研项目合计达80余项,累计总经费超10亿元人民币,有力推进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加强,行业话语权不断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成功牵头申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航船舶安全风险辨识与防控平台”项目获批。该项目是公司首次牵头申报国家“头部”项目,对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注入了“强心剂”,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成果转化效益显著。2018年研发的智能船舶、中压岸电科研成果在新造船舶和营运船舶全面推广,至今已获得合同订单近3亿元。同时针对不同船型和船东需求,公司推动开展定制系统开发,着力构建“1+N+定制系统”智能应用模式,拓展多元智能的应用场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推动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三是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站上新台阶。通过几年的积累和努力,近5年公司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2项,专利授权95件,主编国家标准2项,参编国家标准8项,主编行业3项,发表科技论文553篇。四是较好的实现“规划引领、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协助集团编制完成集团十四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公司第一个科技发展专项发展规划,编写了我司《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办理方法》等系列文件,均已正式发文。对引领科研发展方向、规范科研项目流程、加大科技成果奖惩力度等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经验启示

  科技管理工作专业要求高、涉及领域广,内外部协同多,并且需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要求、围绕行业技术进步、围绕集团产业链长需求,围绕我司自身发展定位,不断学习提升。

  一是提升系统思考能力。通过充分研读、学习掌握国家科技相关政策、集团主业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要求,围绕公司主责主业,提升思考问题的系统性和全局性能力。

  二是提升组织协调能力。科技管理工作在对外对内对上对下各方面都需要有非常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就可能办不成事,并要确保将工作落实到实处、获得成效。

  三是提升管理效能水平。科技管理工作特点是对外、临时性和紧急性的工作比较频繁。在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工作要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不但关注“管”,更加强“理”,特别针对科技人员的特性,必须以人为本,精于管、重在理。

  四是提升专业知识覆盖面。科技管理需要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和编写、审查技术报告的能力。科管既是工作,也是在不断地学习积累,需要随时跟踪与航运造船相关的新闻、掌握技术专业用语,了解掌握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也能为编写各类技术报告提供素材和确保用词的准确性,还能在不同的场合与相关技术专家进行顺畅沟通,建立起较好的行业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