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在数字化浪潮中追寻那道“初光”(附编者按)
——中远海运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护航国际贸易畅通侧记(下)
发布日期:2022-12-16  作者:李琳  字号:[ ]

  编者按:

  上期从国家战略和时代发展两个方面回顾了集团如何加速数字化转型、锻造供应链的韧性,本期将延续这一内容。此外,再从产业生态和客户深层需求方面,讲述集团数字化发展在挑战与变革中的实践。

  因疫情引发的全球供应链失衡,使世界商贸网络在信息、资金、商务、物流等方面的信息协同痛点问题凸显,全球客户对航运物流供应链的数字化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力客户打通供应链全链条中的堵点、痛点,加快增强供应链韧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制造业企业在这其中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的快速成长,对推动中国制造产品全球影响力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制造业认识到了供应链的可控对产业链稳定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集团高度重视数字化供应链发展与制造业企业的黏性,围绕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国际国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数字化发展思维从产业链上中下游全盘思考,如何基于航运、港口、物流三块集团核心产业,在“港、航、货”三方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并逐步向造箱租箱、修造船、仓储服务等产业链两端更进一步延伸。

  2021年1月,美的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集装箱运输、端到端物流供应链、海外合作、数字化转型、集中采购和技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中远海运通过数字化物流运营,助力客户解决订舱规划、关务系统、物流管理等一揽子问题,并且,自今年7月开始,当美的货物运抵中东区域枢纽港阿布扎比港口,客户可以通过接入中远海运港口阿布扎比场站的操作系统实时查询货物状态,让客户体验到全流程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

  美的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曾在到访集团时,对协议签署以来中远海运持续在舱位资源、管家式服务、专属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服务升级表示肯定和感谢。美的集团全流程定制服务项目正是中远海运集团基于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围绕客户实际需求场景而定制的数字化服务产品。

  与此相类似的制造业客户不胜枚举,随着中远海运不断打磨和完善数字化供应链产品,包括今年呈爆发式增长的商品车出口、炙手可热的光伏及风电新能源项目等在内的更多制造业客户将受惠于此,数字化全程供应链服务将推动工业制造逐步实现全流程供应链信息可视、可控。

  看产业生态——合力“强链”,应对变革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要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远海运集运IRIS4系统的数据积累如今已在全球航运业处于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融合发展航运数字化供应链系统,是中远海运一直在完善的课题,港航企业在信息领域的广泛合作和运用,将成为产业链未来合作的重要助力。

  2020年9月,中远海运与合作伙伴签约航运业区块链技术联盟——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服务协议,通过开放的系统架构和优秀数据监管体系,为供应链提供可靠的数字化平台,加速物流供应链相关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升级。2021年3月17日,在获得全球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查批准后,GSBN在香港成功组建并正式运营。一年多来,GSBN成绩斐然。

  GSBN推出了首个应用产品是“无纸化放货”,通过区块链实现贯穿船公司、港口等参与方的操作流程,取代了纸质单据多次传递的传统流程,将传统的需要以“天”计算的进口换单放货流程缩短到了4小时以内。

  2021年,无纸化放货被列入交通部民生实事工程之一“畅行工程”。中远海运集运牢牢抓住机遇,在“畅行工程”的指引下,大力推广基于区块链的无纸化放货服务,并同步将成功经验向海外输出。2022年3月,在国内完成南京和镇江的区块链进口放货应用的实施;4月,携手苏美达能源、东方海外物流在鹿特丹完成区块链进口放货的试点;9月在钦州港和墨西哥恩森纳达港完成实施。此外,中远海运特运、中远海运散运分别于今年6月、8月签署GSBN联盟协议。船公司的踊跃加盟,将从根本上解决与产业链合作伙伴的数据和资源交换问题。

  作为最早使用区块链无纸化放货服务的企业,上海集运是首批与直客沟通使用区块链无纸化放货方式的,客户服务部经理蔡琪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感受颇深:“项目推进初期,大家都理解,技术的升级往往会带来更多便捷、提升效率,但面对新生事物,各方都会有焦虑和担忧。在中远海运集运总部的支持和指导下,上海集运与上海港一道,从框架搭建、系统对接、数据储存等各个方面与客户进行协商沟通,悉心指导客户注册、操作步骤等,降低客户想要拥抱新技术的门槛。”

  上海集运首次成功使用区块链无纸化放货服务,不仅为中远海运其他单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对于上海港来说,上海集运也成功扮演了“拓荒牛”的角色,可以说,不惧艰难、“向光而行”,为我国航运产业链生态构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2年上海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封控,越来越多的客户如今主动要求注册和加入使用区块链无纸化放单的队伍。未来,随着今年6月,区块链正本电子提单IQAX eBL获得了国际保赔协会的认证核准,标志着区块链正本电子提单无纸化具备了大规模应用推广的条件。中远海运集运已经携手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对该产品的全流程进行了成功认证,在多个客户的多种场景下验证了产品的预期效果,接下来会积极地做全球推广的准备,为客户带来更多的增值服务。

  在2022年北外滩航运论坛上,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万敏表示,港航产业链要以价值为导向,以应用为引领,与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共同开展“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化转型。目前,中远海运正努力构建“航运+港口+物流”三位一体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生态,聚焦“一体化的全链路产品与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智能运营、全球化的供应链生态圈”。产业链共同开展数字化转型,才能真正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应对时代的变革和挑战。

  看深层需求——激活“数智”潜能,提升服务能级

  简单回溯早期的信息化建设,再到数字化转型,几十年的跨越为当下及未来人工智能处理爆炸式增长的大数据积累了基础条件。现在,数字化转型尚未全面完成,数智化的风潮又裹挟着所有企业必须不断向前,这无疑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再注上精彩一笔。

  市场竞争的挑战、用户习惯的改变、客户需求的痛点、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都让全球航运业的“旗舰号”中远海运嗅到了这其中的紧迫性和客户的深层需求。中远海运集运的冷链箱联网就是数智化转型的典型实践,冷链物流服务在业界口碑甚好,尤其是在鲜果、生鲜产品的进出口运输中的运用,

  在刚过去的11月,中远海运向全球业界同行发布了“智能冷箱一站式前台为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成果。新上线的智能冷箱一站式前台——“MY REEFER”,利用搭载第三代IoT技术的专属设备,通过实时感知、实时控制散布在全球4万多个智能冷箱的状态,结合AI算法,为客户提供全程可视可控、冷链自主管理的IoT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推进冷箱物联网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中远海运将真正实现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进阶,从头部客户沉淀出行业解决方案、从单一品种复制到全类别的生鲜果蔬,用先进的IoT技术,精准描摹客户画像,不断开拓中远海运的服务边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药品、电池等也逐渐成为冷链物流的重点货品。在与锂电池客户宁德时代逐步深入合作的过程中,中远海运集运发现以往无法对温度进行全程监控一直是该类客户的痛点难题,为帮助宁德时代打开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盲盒”,经过两个多月的推介及磨合,目前宁德时代通过中远海运承运的出口货物绝大部分已采用IoT智能冷箱。客户可远程获取冷箱的实时运输状态,包括位置、轨迹、温度、湿度、气体浓度、断电情况、温度偏离情况、开关门信息和卫星定位信息,可视、可控、可追溯的增值服务让货品运输情况了然于心。

  中远海运利用智能冷箱与客户共同探索典型的行业应用场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提供更丰富的数据维度,更专业的分析角度,更细致的服务内容,最终提升客户全球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除了智能冷箱联网运用外,“数智化”转型在船舶工业智能制造、航运服务技术等板块也多点开花。在宽敞整洁的南京中远海运船舶设备配件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里,技术人员只需刷工作证,手指轻触智能生产设备,就可以完成从产品接单、生产计划、工艺图纸、作业列表、成品检验,至入库及物流运输整个流程,这是数字化带给制造板块最初的变化。

  之后,在整个“十三五”期间,南京船配通过完全自主设计开发,以设计研发平台、生产制造平台和服务协同平台的3个平台搭建,5G通讯系统的支撑,每个生产环节的智能生产设备组成,以及可靠的云端服务为基石,成功打通了各个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收集的大数据赋能,南京船配专家知识库在自主创建的“多场多尺度动态耦合模型”的建模运作下,数据不断积累和更新,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50%,单一型号产品研发成本降低80%,原材料综合利用率较国际同行企业提高8%,突破了国外“卡脖子”技术痛点。“让制造更智能”不再是一句口号,数智化真正成为了传统船舶配套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中远海运科技创新研发的船视宝平台,凭借其海量的航运相关数据以及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为航运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提供多维度的航运数字化服务。随着这些年平台的不断完善,船视宝旗下的港口宝、调度宝模块实现了集团内外船东公司一站式信息需求,船视宝正逐渐为航运业全球运营和抗风险能力提供大数据支持和分析。

  但数据如果只是不断地录入产生,那它可能永远只是将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显性化或者某一些现象可视化,而只有经过不断深度挖掘的数据才能产生可供使用的价值。这就是数智化的过程。

  曾经每天要从多网站和平台搜集数据研究行业准班率的中远海运集运海运操作中心的同事曾表示:“船视宝”与其他船舶信息网站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大量数据采集后的精准挖掘,为实际调度提供了可靠的决策。

  诚然,数智化无法实现“无中生有”,但当航运相关业务装上了“船视宝”,就如同装上了智能“推进器”,那便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数智化×”的概念。经过了自2019年上线至今的3年多的数据积累,“船视宝”与许多航运相关产业开展链式互动,例如,与中远海运能源船舶安全管理平台、中远海运散运“船货易”平台、中远海运特运数据分析平台等对接,与上海打捞局、宁波海事局等项目对接,为他们提供定制化服务。

  这款“推进器”被不断激活,每一次激活也让“船视宝”更加智能,持续深度的学习提升了其共创共享的合作能力,促进了航运业数字生态协同的构建。自2019年上线至今,系列产品已完成14家企业定制化研发,SaaS服务推广至200多家企业,累计34000多名用户。在《哈佛商业评论》创刊百年中国年会上颁布的2022年鼎革奖数字化转型先锋榜上,“船视宝”荣获“年度新技术突破奖”。

  无论是工业时代、信息化时代,还是数字化时代,变革与发展都是由大量社会需求驱动的,这些需求代表着广大客户的利益。面对变化频率更快、要求更高的市场需求,中远海运将继续主动深入洞察航运产业及其相关行业、产业的变化,努力探求用户更深层需求,应时而变、应需而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航运强国、促进全球国际贸易畅通持续注入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托举“复兴之梦”的宏伟蓝图,体现了百年大党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高度的使命担当。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初光”指引下,一道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之“光”照亮前进之路,这是千万航运人同舟共济、奋楫前行追寻之“光”,中远海运将牢记“国之大者”,守正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务实行动助力交通强国、航运强国建设,以更加开放进取的姿态,紧紧把握数字化发展的“黄金期”,为贸易融通、物流畅达、产业生态合作共赢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