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轮的第一次环球航行(附图片)
发布日期:2019-10-11  作者:  字号:[ ]

  回望初心70周年

  1973年12月至1974年6月,“金沙”轮作为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的远洋货轮,首次实现环球远航。

  “金沙”轮驶离青岛港,驶经黄海、东海、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横越印度洋,一路风平浪静。当时,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还没有恢复通航,从中国去西欧,只能勇闯好望角。进入好望角海域后,船开始轻微摇晃抖动起来。“金沙”轮紧贴着开普敦海岸,小心翼翼向前航进。风浪越来越大,船体大幅度地摇摆,强烈地抖动。灰暗的天空下,西风嘶鸣,悲空惊鸿,怒海滔天。孙维钧船长24小时坚守在驾驶台上。轮机长则坚守在机舱里,密切注视着主机和副机的正常运作,以确保提供船舶动力和电能。“金沙”轮鏖战好望角之后,就进入了烟波浩淼的大西洋,船员们恢复了井然有序的工作和生活。

  “金沙”轮从大西洋进入英吉利海峡,驶入了泰晤士河,穿过泰晤士大桥,稳稳靠泊在了伦敦港的杂货码头上。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同志登船指导工作。后来,“金沙”轮船员专程去伦敦市郊海格特墓园,瞻仰马克思墓,并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先驱和革命导师敬献了花圈。花圈的挽带上用中文写着:“谨献给全世界的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远洋运输公司‘金沙’轮全体海员敬挽”。

  “金沙”轮从英国伦敦港驶抵荷兰鹿特丹港继续卸货。中国驻荷兰大使郝德清同志带队从首都阿姆斯特丹远道赶到鹿特丹,先后两次登轮看望“金沙”轮远洋船员。他第二次来船,是奉国内指示专门召开全体船员大会,正式下达回航任务。郝德清作了政治动员,主持召开“‘金沙’轮首次环球远航誓师大会”,为“金沙”轮远征壮行。

  “金沙”轮从荷兰鹿特丹港来到了古巴曼萨尼略港。该港口规模不大,码头设施也很简陋,但办事效率高。船一靠码头就开始装载古巴砂糖。这一批砂糖是古巴政府作为抵债物资,来偿还中国政府的一部分欠款,中国驻古巴大使馆的商务参赞老鲁同志到船指导,自始至终,一直在船。古巴移民局派出专人驻船监管。

  金斯敦是牙买加共和国的首都,“金沙”轮作为第一艘中国远洋货轮来到这里,为的是要加油、加水,上伙食。船靠港当晚,刚放好梯子,中国驻牙买加共和国大使馆的何大使夫妇登轮慰问,带来了当地号称“果中之王”的新鲜芒果,还带来了一拨又一拨华侨上船参观。旅居金斯敦的侨胞们事先从大使馆得到“金沙”轮将要挂靠本港的喜讯,个个喜笑颜开,奔走相告。“金沙”轮在金斯敦加油加水上伙食,本来仅需七、八小时就行了。但是,金斯敦的众多华侨团体和广大侨胞,纷纷向大使馆提出请求盛情挽留,务必让“金沙”轮在此多停留一段时间,以便让更多的华侨同胞多看一看、多摸一摸来自祖国的远洋货轮——“金沙”轮。何大使向国内请示并获得同意,于是,“金沙”轮在此非生产性停留2个白天和3个夜晚。

  驶入利蒙湾,“金沙”轮顺利到达大西洋这一侧的巴拿马运河河口,即被安排在克利斯托巴尔港系泊一天。该运河管理局来人办理了过河的全部手续,并作详细登记。“金沙”轮作为第一艘通闸过河的中国远洋货轮被载入了巴拿马运河的史册。

  船从克利斯托巴尔到加通湖的这一段运河是直线向南的,其水位与大西洋相同。加通湖乃是一池人造的山顶淡水湖。在加通湖旁,建有3个高低不等的船闸,用闸门各自分开。它把船舶逐级随水加升至加通湖的湖水平面。这时候,船已上山了!船从甘博亚附近开始的运河段,先在彼得罗米格尔进入一级水闸,后在米拉佛罗勒斯湖进入二级水闸,船舶随水位降低至太平洋水面。这时候,船已下山了。

  巴拿马运河的船闸是成双成对的“鸳鸯闸”。因此,船舶过河通闸,可以从运河两端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为了防止船舶碰坏船闸,船舶过闸时都是用电动小火车头拖拽着船舶通闸过河,并有运河工人操作,技术熟练,配合默契。他们对我们中国人很礼貌、很友好。

  “金沙”轮顺利通过巴拿马运河之后,就横渡整个太平洋。1974年6月中旬的这一日,“金沙”轮风尘仆仆,归心如箭,抖落一身的征尘,终于凯旋回到祖国的青岛港。“金沙”轮首次实现环球航行,为新中国航海事业写下光彩的一页。

  (本文节选自《回望初心——中国远洋海运与祖国同行70年故事集》,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