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雪域高原 我的山海情缘(附图片) |
——中远海运第十批援藏干部的自述 |
发布日期:2019-10-11 作者:董建华 字号:[ 大 中 小 ] |
今年,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70华诞之际,我的人生也面临着重要的抉择。 恰巧今年是集团扶贫援藏干部换届年,在集团全系统遴选扶贫援藏干部之际,我主动请缨支援西藏,毅然选择类乌齐(藏语为大山),因为我心中向往着纯洁的雪域高原和雄伟奔放的大山大河。 艳阳似火的七月,也是希望涌动的七月。感谢集团和公司各级领导和组织的信任,将援助西藏类乌齐的任务交付给我,让我深感荣幸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 7月29日,带着领导的殷殷重托,朋友的声声祝福和家人的殷切期盼,飞机降落到日光城——拉萨,踏入雪域高原,开启人生新的征程。对于公司领导在我临行前的关心鼓励、谆谆教诲,我都铭记于心。“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进藏为什么,援藏做什么,离藏留什么”,这些信条始终在我的心里。 通过在北京为期1周进藏前集中培训学习和最近2个月的在藏工作与生活,使我对援藏工作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投身援藏工作的信念和信心。援藏工作是国家战略,也是一种政治使命、责任担当,是我们负责任的央企和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使命。 援藏干部开展援藏工作要有坚定的政治站位、思想觉悟和政治敏感度,要坚持认真全面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政治敏感度,增强服务藏区的能力水平。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努力打下坚实的政治理论功底。认真学习中央、自治区等各级会议和通知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国家、自治区、市县有关学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等政策法规,深刻领会会议通知精神,全面掌握政策法规要求。虚心向各级领导、同事、农牧民朋友学习,全面扩充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增强管理和贯彻执行能力,围绕帮扶支援和政府分管任务,专心专注,始终如一推进工作。 其次,我会秉承“先做西藏人、再做西藏事、做好西藏人、干好西藏事”理念,迅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尽快熟悉藏区工作,立足工作实际,开展基层调研。援藏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援藏工作却是无穷无尽的,藏区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奔小康,作为对口帮扶的援藏人,更是时间紧迫,时不我待,抓紧时间奉献智慧、挤出时间奉献力量,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对藏区有意义的事情。 我将对类乌齐县10个乡(镇)农牧民生产生活以及各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县农牧民生产、生活、医疗教育、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情况,真正掌握县情、乡情和民情,使今后帮扶工作有的放矢,助力改善民生、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环境整治。 我视西藏为第二故乡,真情真意融入对口帮扶,及时走进伊日乡3户结对帮扶户家里,把食用油和大米送到帮扶户手中,带去集团的慰问和关怀,了解生活、收入、教育、医保、脱贫等情况,视藏族同胞为亲人,在工作岗位上,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头,满腔热忱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对于结对帮扶的贫困群众,在政策上我们将做好宣传和贯彻落实,帮助巩固脱贫致富成果,在动态掌握上要随时跟踪关注,在情感上要倾情关心视为一家。 未来援藏三年,我会在集团派驻类乌齐第一批援藏干部已建立帮扶援助的基础上,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方针,巩固脱贫成果,紧紧围绕“三大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乡村振兴5个方面的总要求,按照集团通过资金、项目、人才、就业、消费等帮扶手段,支持巩固脱贫摘帽县成果的目标,结合类乌齐县实际稳步开展各种援助工作。 接过援藏接力棒,帮扶援助重任在肩。尽管还将面临着更加严酷的身体、心理、环境等诸多挑战,但我会一如既往地深耕雪域高原,严格按照援藏工作要求,继承和发扬公司历届援藏干部的优良传统和老西藏精神,虚心学习,脚踏实地,承前启后,勇于探索,严于律己,加强合作,做好中远海运人与西藏人民的感情纽带和帮扶桥梁,传递公司对藏族同胞的关切关爱,为类乌齐人民谋幸福做一些实事,切实做好支援和帮扶工作,继续抒写山海情缘,让西藏人民满意,让集团放心。 (作者系集团第十批援藏干部) 图为董建华(中)走访当地村民家里了解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