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别样的航海 |
发布日期:2019-10-25 作者:薛贵宁 字号:[ 大 中 小 ] |
回望初心70 1989年,我在五台山轮任政委。6月中旬,船在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港装满钢材,东行回国。五台山轮有1.5万载重吨,是欧洲制造的三层柜杂货船,当年船龄将近20年了。 从康斯坦察港开航后,一路天气很好,海面像镜子一样平滑。与我搭班子的船长是杨秀国,他一副轻松的样子对我说:“在印度洋季风到来之前,我们就能够抵达马六甲海峡,这样8月份就可以回到国内了。”船过苏伊士运河,经红海出亚丁湾口,海面有些不平静了,白色的浪花告诉我们前面的风力不小。果不其然,刚刚驶入印度洋,大海突然改变了面孔,风力逐渐加大。越往东航行天气愈加恶劣,低沉的乌云卷起巨浪,不停地拍打着船体,万吨巨轮完全没有了平日的雄姿,像是一片轻飘的树叶,显得那么渺小无助。按理6月底7月初印度洋上不应该有很大的风浪,可是偏偏那天的风力至少有8级以上。这一天是6月30日,我原本已经开始准备第二天庆祝党的生日活动,但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风浪拍打得没了状态,开始感到明显不适,头晕恶心。 我们船装载的货物中有一些钢筋“盘圆”,大都装在二层柜和上层柜,遇到这样的风浪,加上船舷右侧面又正好形成受风面,船舶剧烈摇晃,货物不断向左舷移动。这一下可是糟了,船越来越向左倾斜,而且不能复位。 进入夜航后,海面一片漆黑,狂风咆哮着从驾驶台上方掠过,那声音刺耳惊心。赵大副紧盯着摇摆仪上的指针,焦急地向船长报告:“现在船舶左倾8度!还在继续倾斜!”杨船长也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茫茫的印度洋上,我们无法争取到任何救援。他果断下令:“左——5度!”他选择在2个长涌的间隔把船舶稳稳转向侧顺风,以减少受风面。但是船舶的倾斜仍然没有摆正,这种情况是相当危险的。一种无助的恐惧向船员们袭来,船上的气氛急剧浓缩,就连航海多年的老船员也不淡定了。当晚,船长和我商量,召开紧急船务会议,研究部署排险办法,他似有把握地说:“只要我们保持船舶动力,就有脱险的希望。”于是决定向右侧边柜压水调整平衡,但效果仍然不太明显。好在船舶侧顺风航行,我们暂时还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我和杨船长一夜没合眼,在驾驶台商量下一步措施。杨船长分析: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是强大的季风影响,也是由于我们绑扎的方法不正确,没有按照“兜底生根”的方法加固钢筋造成的。我是初次上船当政委,脑海里只有一个信念——“险情就是命令!”这是我从军20多年感悟出的真理。在这紧要关头,狭路相逢勇者胜!最后我和船长决定:天亮后,全船动员,下舱正货!纠正船舶倾斜! 天刚蒙蒙亮,杨船长下达了命令:“除了驾驶台、机舱值班人员和大厨外,其他人员全部到大舱里正货!”他挑选了技术过硬的人员值班,我布置了舱位分配情况:船长和轮机长带领机舱船员到三舱,我和大副带领甲板船员到二舱,办法是从“盘圆”最底层穿过钢丝绳,绑扎好后,用手拉葫芦将“盘圆”拉向右侧固定在舱壁的地铃上。这个办法看起来很笨,但在大风里航行,这是保住船舶和船员安全惟一有效的办法了。 早7点开始,我们携带工具从道门下到舱位。在关闭舱盖的情况下,大舱里散发着一股冷轧钢铁的气味,仅靠几个货灯照明,又暗又闷又热,加上机舱里主机轰鸣声与海浪拍打船体的“砰、砰”声交相呼应,船员们只能用眼神交流,用手势会意。正货过程中,船不停地摇晃,有人被晃倒,有人被划伤,有人躲在大舱角落里呕吐。手拉葫芦牵引的速度很慢,加之船舶有倾斜角,工作效率明显不高。但大家一直坚持着,他们确信只要保住船舶安全也就保住了自己。船员们看到船舶领导身先士卒,看到党员和老船员冲在前面,顿时克服了恐惧的心理,争分夺秒拼命地干着。为了加快进度,船员们还想了不少好办法,如托底挂钢丝、两套手拉葫芦交替牵引等。 时至傍晚,船员们都已经筋疲力尽了,浑身散了架似地躺卧在大舱里,眼看“盘圆”大都移向了右舷,再也没有倒腾的余地了。这时驾驶台报告了好消息:“现在左倾3度!”船员们激动不已,拍肩相拥,庆贺胜利。整整一天!经过全船34个弟兄的齐心协力终于暂时化险为夷。入夜后,我和船长都在驾驶台又坚守一整夜,谁也没有回房休息,在这种情况下,哪个还能睡得着啊。 转天,我们继续偏顺风朝东北航向行驶,船舶已经远远离开了预定航线,直向印度西岸插去,绕航的损失已经不重要了,保障安全是第一位的。又航行了几天,五台山轮像是患了一场大病,拖着疲惫的身躯,终于进入了马六甲海峡。海面非常平静,驾驶台报告:“船舶倾斜归零!”这可真是个奇迹,我心中泛起了解脱后的愉悦。有船员说:“谢天谢地,真不容易呀!有贵人相助,我们这是死里逃生呀!”其实,这贵人不是别人,就是我们“五台山”的全体船员们,是大家的奋不顾身和坚定意志才战胜了这极度的危险。 事后,我问杨船长当时为什么不选择在驾驶台值守而是去大舱,他略有所思地说:“最关键最危险的地方在大舱里,我相信驾驶员的能力,所以我必须在第一现场,因为职责所在呀!” (本文节选自《回望初心——中国远洋海运与祖国同行70年故事集》,即将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