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刺青(附图片)
发布日期:2019-10-25  作者:龚浩明  字号:[ ]

  史海浮沉

  近日,我与上海中远海运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戴军等同去医院探望88岁高龄的集团离休干部唐甲仁。唐甲仁1931年8月出生,江苏涟水人,17岁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一名战士。因他身高魁梧,入伍不久就被派任重机枪手,参加过无数次战役,曾立过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荣获射击特等奖1次,1954年提升班长,1955年6月光荣入党。

  与老唐握手之际突然发现他的左、右手臂上均有刺青。因工作原因,我对包括老唐在内的集团离休干部的“英雄史”还算是比较了解的,却从不知晓一位离休干部的身上会有刺青。轻轻撸起老唐的衣袖,清晰可见左臂直排“决心灭蒋”,右臂上下左右排列“解放全国”,每个字约1厘米大(右下图)。这8个字顿时让我肃然起敬,同时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此为何时之刺?又因何情而刺?

  经向老唐子女了解后得知,这8个刺字是在1949年解放上海前刺上的。当时唐甲仁所在部队的任务是攻打上海高桥。战前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动员,部队首长讲明了高桥战斗的重要性,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宣誓赴汤蹈火,与敌人决一死战。晚上,有的战士为了表达勇于一死的决心,拿出了墨水,用大头针忍痛在手臂上一针一针地刺字。唐甲仁也毅然伸出双臂,刺上了对党的赤胆忠心和解放上海的决心,刺上了永不褪色的爱国爱人民的拳拳之心。

  1949年5月19日,上海高桥争夺战打响。吴淞口是敌军从黄浦江出逃的唯一通道,高桥距离吴淞口不到10公里,而解放军一旦攻占高桥,离完全包围上海便只有一步之遥,因此敌军重兵把守,战斗十分激烈,这是解放上海最艰难的战斗。高桥战斗胜利结束以后,解放军部队直插市区,5月27日,上海解放,五星红旗猎猎飘扬。

  新中国成立后,我人民海军力量薄弱,为了解放台湾,需要迅速训练和培养一批熟悉适应海上生活的战士,于是唐甲仁被选配到上海海运局,安排在船舶机舱熟悉轮机工作。后来形势骤变,解放台湾事宜搁置,唐甲仁就留在船上工作。他好学敬业,技术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职务也逐级提升,1965年成为高级技术船员,担任大管轮之职。1985年唐甲仁先后调至通信站、武装部工作,直至1991年离休。

  从看见唐甲仁身上刺青的那一刻到知其来龙去脉和感人的故事之时,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震撼,对躺卧在病榻上的老唐更是敬佩不已。他身上的刺青是一位革命战士为建立新中国的赤胆忠心,是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的最强烈的展示,整整伴随着老唐70年,激励他砥砺前行。由此,我不禁想起了岳母刺字的典故。是啊,自古至今都有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而不惧死亡,勇往直前。

  一向对刺青不以为然的我这回对刺青有了兴趣。其实,刺青(或称纹身)古代就有之,而人为何喜欢在身体上刺青大概出于以下几点:一是为了漂亮,纹上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彰显与众不同;二是为了纪念,寄托思念之情,纹在身上刻骨铭心;三是为了鼓励自己,奋发而为,激励行为;四是为了信仰,追求理想,表达意志,以示终身奋斗之心。唐甲仁手臂上“决心灭蒋、解放全国”的8字刺青,是我所见到的刺青中最美的,让我从此难以忘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想,老唐的革命愿望终有一天能实现。

  【作者系上海中远海运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