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团队建设促进船舶管理浅议(附图片) |
发布日期:2022-07-15 作者:郭世胜 字号:[ 大 中 小 ] |
我国是海洋大国,也是航运大国,正迈向海洋强国、航运强国。船员作为航运大国发展的“最后1公里”执行者,船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船舶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后1公里”内各项工作的成效。当前因为疫情等原因,船员工作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导致船舶管理上出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该如何应对是船舶领导需要仔细思考的。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从加强团队建设促进船舶管理的角度谈五点看法。 讲好一个“船说”,增强凝聚力 即讲好企业的发展“故事”,及时有效地传达船员关心的发展规划,让船员有所期有所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使船员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个人有好心态团队才谈得上有凝聚力。 船舶领导对公司文件要求的态度和落实情况,往往会直接影响船员在船的执行力和凝聚力。船舶领导首先要做到深刻领悟公司的愿景、目标、规划等信息,然后方能正确引导船员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和下一步的规划。在传达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从船员关注的角度去解读,使用船员共同认可的文化理念去解读,而非“照本宣科”,更不可以歪曲解读。 要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发展国有经济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国有经济重要论述学习读本》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本行业本企业十个方面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船员领会在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中的使命担当,增强船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要通过解读并传达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关于优化船员职业发展环境,推动建设高素质船员队伍意见,引导船员领悟国家对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以及下一步的目标和方向,勾画船员职业发展前景,提升船员的职业荣誉感。 要通过领悟并准确全面传达集团《关于加强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集团对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进行的全面部署,推进建立有市场竞争力的船员薪酬体系和船员待遇留人响应机制等内容,结合集团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引导船员树立信心,增强船员在公司工作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锚定两个“目标”,提高执行力 即从时间维度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从价值维度可以分为“船舶目标”和“个人目标”。 “短期目标”是要激发出船员的积极性,提升船员对船舶领导的认同感,为后续实现“长期目标”夯实基础;“长期目标”是所有船员的这个服务期内,能为船舶、为公司实现的目标,实现的是集体价值。同样,“船舶目标”和“长期目标”在服务期内可能是一致的;“个人目标”是船舶集体服务期内的自我设定,船舶领导最好能够了解每个船员的“个人目标”。人都是希望被重视和关怀的,所以船舶领导必须经常给予船员兄弟各种关怀,要充分了解团队中每个人的家庭困难、工作情况,及性格习惯等。只有充分了解了,船舶领导才能跟船员进行互动,激发出他们积极主动的一面,让船员们既可以成为好搭档,也可以成为好朋友,同时彼此信任感、认同感也能不断增加。 套派初期,船舶领导班子应设立一个“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最好是从船员角度主观认为不是很容易实现的,但通过全体船员的周密计划、统筹协调,发挥每个船员的主动性和专业优势,能在短期内实现的目标。这个过程也能让全体船员提高对船舶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增进对船舶集体的荣誉感,增强个人的归属感。同时,船舶领导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观察、了解每个船员的性格、工作态度、专业技能等,为后期工作推进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抓住时机,趁热打铁”,短期目标实现后,趁着船员工作热情和士气高涨时,船舶领导要及时统一“长期目标”或“船舶目标”。“长期目标”或“船舶目标”可以是服务期内的评级考核、PSC等外部检查,也可以是内部攻坚克难大工程,并将目标内容有效传达给每一位船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压实责任,明确第一责任人,规范监督责任等。船舶领导需要持续关注工作推进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保障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盯紧三个“重点”,稳固安全面 即“重点作业”(体系已识别的风险等级比较高的工作)、“重点人员”(要重点关注的第一次上船人员、年龄偏大人员、单独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人员、工作状态不稳定人员等)、“重点时间段”(船舶进出港、航经复杂水域、航经防海盗区域、停靠高危疫区港口、驾驶台值班的凌晨时间段等)。要积极做好“三个重点”风险预警研判,有效防范管控,稳固船舶安全面。 船舶在计划开展“重点作业”前,船舶领导应提前沟通、评估作业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气象、海况、作业人员、防控措施、应急措施等,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参与作业主要人员必须参与作业方案的制订,进行风险评估,确认方案的可行性。作业过程中船舶领导或指定协调人员组织现场协调,同时监控现场的作业安全,适时安全提醒,提供后勤服务,关心关爱船员的身心健康。 船舶领导要通过工前会、船员大会、谈心谈话等方式,对“重点人员”及时提醒其安全事项。船舶领导应参加每天船舶工前会,听取各个部门对于前一天工作的总结,发现不足或安全隐患要及时提醒,对当天的工作要落实好计划安排、安全提醒、应急措施的负责人,并注重发挥好“劳动安全监督员”的作用。 对于“重点时间段”,需要船舶领导在正常工作流程中,进行再提醒、再部署、再监督,保障每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比如进出港、复杂水域航行中,船长需要上驾驶台,轮机长需要下集控室,政委通过视频监控(CCTV)等手段,保障船舶的进出港安全;航经防海盗区域,船舶在落实好各项保安措施、应急演练后,船舶领导根据情况采取再抽查、再提问等方式,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不留死角;停靠高危疫区港口,船舶严格落实公司的疫情防控措施,提前制订靠泊期间的疫情防控措施,提前做好演练,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保障防疫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对驾驶台值班情况的监督,平时船长常上驾驶台看看,发现问题就第一时间提醒纠正,保障航行安全。 抓牢四个“关键”,厚植人才队伍 即抓牢“思想引领”,坚持政治思想宣传教育,端正工作态度,才能更好发挥自身所长;抓牢“技能培训”,通过专项培训、师傅带徒弟、应急演练等方式,不断提升各个岗位的专业技能;抓牢“风险辨识”,通过事故案例培训、工前会风险评估、工作中安全提醒等方式,不断提升船员的风险辨识和防控能力;抓牢“总结提升”,培养船员“每日三省吾身”的习惯,定期组织开展“总结反思”“自评互评”。 船舶要抓牢“思想引领”,人的行动源于思想的指引,思想是推进工作的重要力量。船舶党支部要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集团、公司宣传思想工作各项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全体船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船舶要抓牢“技能培训”,持续保持在船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术研讨、劳动竞赛,如安全隐患排查、防疫知识竞赛、发明创造、自制检测设备提高设备工况等,不断提升船员的业务技能;每月要组织应急演练,主要负责人讲解演练流程、依据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等,争取做到“学懂流程、弄通原理、做实操作”;适时指定“师徒关系”发挥“传帮带”作用,部门领导统筹安排,不断提升船员的业务技能。 船舶要抓牢“风险辨识”,每季度组织集中培训,如《船员劳动安全与健康管理》《船舶航行安全培训》等,鼓励船员积极参与、主动承担“讲师”角色,讲解培训内容、分享个人心得等;每日工前会,对当天的工作内容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讲解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事故案例、经验分享、应急措施等内容;工作中适时的相互安全提醒,做到“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人人争做安全监督员,不断提升船员的风险辨识和防控能力。 船舶抓牢“总结提升”,培养船舶、部门、个人善于总结反思的习惯。PDCA循环作为现代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最关键的是检查(C)和行动(D),通过这两个环节才能不断地提升管理绩效。船舶通过“三会一课”、安全日活动、工前会等方式,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并改进完善,船舶、部门、个人通过评价、自省、调控实现突破和成长。 坚定五个“爱”,激发航海精神 即爱国、爱家、爱企、爱船、爱己,在这份热爱中迸发对本职岗位的热爱之情,迸发投身航运事业发展的坚定决心,迸发为航运强国、海洋强国建设贡献积极力量的远大理想。 一是“爱国”,爱国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当代中国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二是“爱家”,爱家就是爱家里每个人,上到父母长辈,下到儿女子孙,爱家更是对家人的一份责任和担当;三是“爱企”,珍惜工作岗位,时刻怀揣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工作,以实际行动、实际业绩去爱公司;四是“爱船”,爱船不单单是爱护船上的机器设备,更应该珍爱在一起工作生活的兄弟,相互关心关爱、同舟共济,不断充实丰富在船的工作生活;五是“爱己”,爱自己从真诚地接纳自己开始,爱惜自己身体,丰富自己的知识,从容面对各项挑战,在工作生活中感悟人世百态,做到自知、自律、自省,不断自我突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向海则兴,背海则衰。航运,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早日实现航运强国,当代船员需要爱国、爱家、爱司、爱船、爱己,扛得起建设航运强国的旗帜,耐得住工作生活的辛苦,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为国家航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系中海兴旺轮政委) |